眼下正是“三秋”生产(秋收、秋种、秋管)的关键节点,田埂上的稻穗压弯了腰,拖拉机的轰鸣里藏着丰收的期待——这本来是乡村最真实的烟火气,可有些人为了涨粉,却把这份真实变成了“剧本”。
10月22日,河南驻马店市委网信办通过“清朗河南”微信公众号通报两起典型案例:两名网民为博流量摆拍涉“三秋”生产的虚假视频,最终被批评教育并责令整改。
通报显示,网民周某某为吸引粉丝关注,多次通过个人账号发布虚构的“农忙场景”:明明地里的玉米还没到收获期,他却找了几个人“演”起“抢收”戏码;或者编造“农户因不懂技术导致作物减产”的剧情,甚至找来“群演”假装“哭求帮助”。无独有偶,网民秦某则把主意打到了“农村基层工作”上,虚构“村干部拖延指导秋种”的情节,用剪辑手法把正常的工作场景“扭曲”成“不作为”,以此博眼球。
“这种视频刚刷到的时候,我还以为是真的,结果越看越不对——我们村的秋种都是技术员上门指导的,根本不是视频里那样!”驻马店本地网友小李说,自己刷到秦某的视频时,第一反应是“气愤”:“农忙本来就累,还拿这个编瞎话,太不尊重农民的辛苦。”
很快,这些虚假内容引起了网信部门的注意。在驻马店市委网信办指导下,新蔡、平舆县委网信办迅速联动属地政府部门,找到周某某和秦某,不仅严肃指出其“虚构事实、误导公众”的问题,还要求两人立即删除虚假视频、公开澄清事实,并作出书面检讨。“‘三秋’是农业生产的‘全年关键棋’,每一条信息都连着农户的饭碗。”驻马店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重点打击这类虚假内容,就是因为“假视频不仅混淆视听,还可能让真正需要帮助的农户被忽视”。
消息传开后,网友们的讨论里既有“吐槽”,也有反思。有人说:“现在有些自媒体为了流量,真的没有底线——农业不是‘流量密码’,农忙不是‘表演素材’,那些沾着泥土的真实故事,才值得被看见。”也有做三农内容的创作者留言:“我拍视频的时候,都是跟着农户从早忙到晚,拍他们凌晨三点起来收花生,拍他们蹲在田埂上吃午饭——真实的东西,才会有人愿意看。”
其实,这两起案例也是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针对“自媒体编造虚假三农信息”的问题,各地网信部门已经处理了上百起类似案件:从“摆拍‘滞销求助’同情”到“虚构‘农村矛盾’博关注”,凡是触碰“真实”红线的行为,都逃不过监管。
“说到底,大家愿意看三农内容,是因为想了解最真实的乡村。”网友“麦田里的守望者”说,“那些摆拍的‘剧本’,终究比不过田埂上的一滴汗水——真实的东西,才会有力量。”
眼下,驻马店的田间地头依然忙碌:收割机的轮子碾过稻田,农户们抱着刚收的花生笑出了褶子,技术员的身影穿梭在玉米地间……这些没有“剧本”的画面,才是“三秋”最动人的模样——而这,也是我们最该守护的“网络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