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部——儒学经典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重要书目如:《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古籍史部——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集部——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定义国学,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大学国学经典考试题目及答案
篇一 1、北宋是我国古代纂书、修书的繁盛时期,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书籍事业成果的是四大类书。下列哪部书不是四大类书之一?(D) A.册府元龟B.太平御览C.太平广记D.佩文韵府 2、下面哪个不是《易传》的内容(B) A.彖传B谷梁传C象传D文言传 3、下面哪个不是卦的构成要素(B) A.卦形B卦名C卦辞D卦爻 4、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B) A大学.中庸.论语.尔雅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大学.孝经.论语.尔雅D大学.孝经.论语.孟子 5、将《孟子》由子部入经部的人物是谁?(D) A孙复B韩愈C王安石D朱熹 6、《春秋繁露》里,提倡的“张三世”不指下列哪个选项(A) A传闻B所闻C所见D所识 7、下面哪句是道家语(B) 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然则旋岁偃岳而常静,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何复怪哉?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8、唐代著作《五经正义》出自(C) A韩愈B孙复C孔颖达D程颐 9、濠梁之辩的主人公是(A) A庄子与慧施B庄子与公孙龙C公孙龙与慧施D孔子与颜回 10、“桑之未落,其叶若沃。”出自(D) A、《王风·黍离》B、《小雅·鹿鸣》C、《小雅·采薇》D、《卫风·氓》 11、《登高》是唐代哪位诗人所写(D) A李白B王维C岑参D杜甫 12、中国文学有“魏晋人物晚唐诗”的说法,魏晋人物的风度一直为后世人企慕。魏晋是士大夫的时代,士大夫们崇尚清谈,清谈便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而清谈又立足于三部著作,它们被称为“三玄”,请问“三玄”是指:(A) A《老子》《庄子》《周易》B《太玄》《离骚》《庄子》 C《论语》《周易》《老子》D《太玄》《庄子》《老子》 13、出色的文人总是得到盛誉,我们称杜甫为“诗圣”,李白为“诗仙”,欧阳修为“文圣”,那么请问,下面哪位人物被称为“诗家夫子”:(B) A苏轼B王昌龄C陆游D李商隐 14、关于《诗经》有“四始”之说,《关雎》为《风》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那么请问,《小雅》之始为下列哪一项:(C) A《采薇》B《节南山》C《鹿鸣》D《雨无正》 15、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D) A孔子B孟子C朱熹D董仲舒 篇二 1、被世人称为“梅妻鹤子”的诗人是哪一位?(A) A林逋B梅尧臣C苏舜钦D王安石 2、“和谐”一词最早出现在(D) A《庄子》B《论语》C孟子D管子 3、我们通常所说的“韩孟诗派”中的孟是指:(A) A孟郊B孟浩然C孟光D孟云卿 4、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词,请问这首词的词牌名是:(D) A《满江红》B《浣溪沙》C《蝶恋花》D《临江仙》 5、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本词话著作名叫:(B) A《蕙风词话》B《人间词话》C《白雨斋词话》D《观堂林集》 6、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诗中的顶峰”的诗歌作品是:(C) A刘希夷《代悲白头翁》B杨广《春江花月夜》C张若虚《春江花月夜》D李白《蜀道难》 7、我们通常将男女新婚之夜说成“春宵一刻值千金”,其实这句诗是劝人们及时学习的。请问,这句诗出自何人之手?(A) A苏轼B秦观C陆游D杨万里 8、朱熹的学派被称为考亭学派,其学被称为(D) A洛学B关学C象数学D闽学 9、北宋五子是指(B) A朱熹、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B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C朱熹、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D朱熹、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 10、佛、法、僧被称为佛教三宝,那么道教三宝是(A) A道、经、师B道、法、师C佛、经、师D道、经、僧 篇三 1、下面哪个文学家被称为“太康之英”:(D) A左思B潘岳C阮籍D陆机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请问,鹳雀楼在下面哪个省?(A) A山西B陕西C山东D江西 3、中国古代诗歌流派纷呈,其中有个影响特别大的诗派叫做“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请问是哪一祖?(A) A杜甫B黄庭坚C苏轼D贾岛 4、柳永的词作虽然一直很受欢迎,但是却不为士大夫所看重,甚至为他们所不耻,因为在他们看来,柳永的词很是俚俗。苏轼也对柳永持贬斥态度,但是柳永有一首词却受到苏轼的推崇,以为“高处不减唐人”,这首词是(B) A《望海潮》B《八声甘州》C《雨霖铃》D《满江红》 5、古龙小说《圆月弯刀》中的青青的那柄魔刀上刻着一句诗“小楼一夜听春雨”,请问这是哪个诗人的哪首诗?(C) A陆游《游山西村》B苏轼《新城道中》 C陆游《临安春雨初霁》D陆游《书愤》 6、《天论》是荀子阐述其宇宙观的重要论文,在这篇文章中,荀子提出了什么杰出命题(C) A天人合一B天人之分C天行有常D存天理、灭人欲 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出自(A) A《管子》B《孟子》C《论语》D《大学》 8、黄老学派集大成著作:《淮南子》是以谁为首的一批黄老学派作者集体撰著的(A) A刘安B董仲舒C扬雄D老子 9、“四书”中不包括(B)。 A.《大学》B.《尚书》C.《孟子》D.《中庸》 10、《南华经》是(C)的别称。 A.《老子》B.《周易》C.《庄子》D.《抱朴子》 1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A)的名言。 A.张载B.朱熹C.程颐D.王守仁 12、中国书法,有诸多不朽的佳作足以彪炳千秋,其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A)。 A.王羲之《兰亭序》B.米芾《蜀素帖》 C.苏轼《寒食诗帖》D.颜真卿《祭侄文稿》 13、下列四个朝代中,时间最靠前的是(C)。 A.北魏B.南唐C.西晋D.北宋
国学经典大学全文及译文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南宋朱熹将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成四书之后,起地位更加突出。《大学》相传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大学》原文及译注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 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 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 欲齐其家者,先修 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 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 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经)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的意思; 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 ”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 的学问。后一种含义 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 “的本义是 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 本原、 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 意思。 (2)明明德:前 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 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 ”,即革新、弃旧 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知止:知道目标 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 庭或家族和和美美, 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 ) 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 (12)末:相对于本 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 该重视 的却加以重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 法等)。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 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 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 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 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 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 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 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 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 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 ,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子至善。它既是《大学》的 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 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 生进修阶梯。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 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 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 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 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 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 环,则是连结“年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 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 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 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 列学说怯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 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 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 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 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 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 地展开。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 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