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智慧传承国学经典

萧彦青 138人浏览

要知道为什么让孩子传承国学经典,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经典?

智慧传承国学经典

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不是寻常意义的言论和学说。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国学经典就是那些能被人想起、提及,经得起重复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学术。

一传承国学经典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1、奠定文学基础。对经典有一定理解和积淀的孩子,本身就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素材,有高于同龄孩子的视野和智慧。6岁-10岁时很多孩子会主动找书读,在不断加深和强化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对更多国学经典的理解、认识,从而奠定一生文化学养。

2、提升智力。《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孙子兵法》……这些经典著作高度浓缩了中华5000年文明的精华,包含了中华民族生存的大智慧,让孩子在人生最美好的年龄段里,从传统文化经典中汲取营养,不仅可以增长智慧、拓展知识面,还能奠定孩子学习现代各学科知识的基础。

国学经典与人生智慧感悟

只要一打开国学经典,箴言便映入双眼。国学经典在现代中也是有一些意义的。下面是由我分享的现代国学经典的意义,希望对你有用。国学经典的现代意义 一、传承美德传统经典中承载的 “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少年幼小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是家里的独生子,以前在家吃饭很挑剔,自从读了《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语句之后,我更加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吃饭时即使掉在桌子上一粒米也要捡起来吃掉。”由于大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私、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在学生中比较普遍,自从孩子们接受国学教育之后,变得更加谦让、团结同学、尊重师长了。国学经典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二、健全人格孩子们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国学经典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三、陶冶情操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其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为了使孩子们能够从小就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弘扬国学。四、铸造精神传统的课堂教育侧重于知识与意识形态教育,而缺失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会逐渐培养其人文精神。五、提升智力《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孙子兵法》……这些经典著作高度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包含了中华民族生存的大智慧,让孩子从这些经典中汲取营养,用经典智慧的钥匙开启现代各学科知识的宝库。国学经典的现实意义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宏伟历史一直是国人引以为傲的资本,我想,也正是因为有了一段足够长的历史,才能沉淀出像“六艺五术”、诸子百家之说这样的文明精华,而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国学。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博大精深最为恰当。说来幸运,本学期跟随邓老师畅谈国学与人生智慧,从中感触颇深。现代文明发展的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范围,市场经济文化领衔世界,传统文化退居二线,时下流行的快餐文化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人们快步向前追寻的当人们逐渐发现进步的同时也意味着某种东西的丧失时,猛一回头,顿时醒悟,原来老祖宗用生命践行出来的那些精神财富是丢不得的,我们应该带着他们出发。于是,最近这些年不少领域出现了“国学热”。也许有些人仍然不明白,那些“过时的”的东西对于这个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到底有何意义。我想说,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朝代怎么更替,人性骨子里的某些东西是必须长存的,一旦真的缺失,那将会是不可弥补的损失。就拿《论语》中的一则故事来说吧。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学习国学的现实意义学习国学的现实意义。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作为一个政治家、思想家,踌躇满志,徘徊于列国之间,虽说在这一点上孔子是失败的,但很显然,他十几年的传播与游说为儒学的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这则小故事中可以看出,孔子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失败。身处乱世,依然能有人赏识自己的才学和主张并道出“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这般敬重的话,足以寂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仪人奉劝孔子的弟子,不必为丢失官职二忧虑,这个世道早就乱了套,唯有你们夫子的仁义主张才能安抚乱世,还天下百姓一世安稳。孔子这几个学生就像如今满腔热血的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关注的不应该只是个人利益的得失,更应胸怀天下,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用正确的方式共同去创造太平盛世,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和谐社会。一则小小的论语故事便能给世人以重大警示,时过境迁,这样的品德难道不适用了吗?显然不是。我认为,学习国学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使我们骨子里的那份美德得以永存。很多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向我们袭来,稍不留神就会迷失。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生存压力日益剧增,也许我们真的会不堪重负,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更应该学会用精神文明充实自我,建筑抵御的城墙。小月月事件不是特殊、老人被救反咬一口是事实,诸如此类事件传递的无非是人性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如果说社会是进步的趋势,那这岂不是一股强大的逆流,如果我们不加以阻拦,指不定哪天就会被卷进一场漩涡,无法自拔。作为未来的一名小学教师,学习国学于我而言,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教师这个名词意味着你不是一个人,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你的每一个学生身上或多或少都会留有你的烙印。这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学习国学的现实意义国学智慧教育界近年来提倡重拾国学,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很多中小学都开设了国学课,《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被郑重地带到课堂,我不敢保证这么做会取得多少质的收获,但是至少,从小耳濡目染的教育会让学生明白,这是我们的中华文明精华,我们肩负着传承与弘扬的历史使命和现代意义。小学老师自身的国学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将国学与小学教育教学相联系更是小学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如何让学生在读经典、品艺术、观生活中感受国学的魅力也是一大挑战。其实,学习国学的意义对我们而言,远不止这些,只有当我们真正潜心去感悟、体会他的精髓,才会有更大的收获。国学经典的主要意义 西方有位学者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谁都希望自己幸福,可谁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无庸置疑的是,我们都认可童年对于人一生幸福的重要性。对人的一生而言,童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那么让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呢?我们在众多的教育内容中提倡国学经典教育,这是因为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国学经典教育是最有价值、最优质的教育,是奠定他一生幸福的根本。·国学经典教育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对立物是专业教育。专业教育狭隘地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从事特定的职业做准备。它试图通过早年的学校教育,使受教育者一劳永逸地学得终身受用的知识和技能。过早的专业学习、过细的专业划分,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由于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周期,甚至是比较长的时间。当学生经过数年学校教育,学成单一的技能毕业时才空缺,也许已经由于转岗或在职塔训等其他途径而得到补充。而仅仅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既缺乏较高的综合素质,也没有其他技能,势必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识教育不是为了培养某种特定的技能,也不是为受教育者谋求某种职业而做准备。它的目的不是获得具体有用的知识,而是要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它不在于叫人思考什么,而在于叫人如何思考。它精心设置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以及科学原则和方法在内的一系列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对真、善、美的崇敬之心,旨在唤起学生对一切伟大、深邃、美丽事物的敏感和惊奇,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探寻知识过程中思考的重大课题和运用的基本原则。以经典阅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西方通识教育的最基本形式。西方通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只有西方文明和经典研读两大门类。一些具体的课程,都是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来的。我国的通识教育,也有必要以中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经典为核心,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三百千千、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为主要学习内容。学习国学经典,也就是在与我们的先圣先贤对话和交流,在一步步地楔进我们的历史和传统。通过国学经典教育,可以亲近我们的祖先,领会他们的旨趣,把握他们的神髓,形成恢弘的历史意识,从而能对各种事务应付裕如。由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未来具有不确定性,作为家长,不能简单快捷地给予孩子多少黄金,而是要花费必要的时间和耐心,让孩子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接受通识教育,学会点金术,从而令人信服地胜任任何职位,驾轻就熟地精通任何学科。·国学经典教育是博雅教育香港岭南大学前任校长陈坤耀曾解释博雅教育的宗旨,就是要教导人学识广博,生活高雅。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则是博雅教育的另一种表达。博雅一词由博、雅两个单字组成,分别说的是知识和为人两个方面:博就是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技能,雅就是要德行完美,气质优雅,摆脱庸俗,走向卓越。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与自己的传统如此决绝。近一个世纪以来,主流意识对于我们祖先的传统和文化一直持鄙薄、仇视和批判的立场。很多人之所以会狠心的用手割断自己的脐带,挖掉自己的心,(许嘉璐先生语),大抵是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不了解传统,基于从众的心理,人云亦云;一方面是因为近代以来国力不振,国势衰颓,传统文化被当作了替罪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认为国学经典内容没有实际用处。在是否有用,特别是这种用处能否看得见作为评判尺度的前提下,国学经典的学习才长期处于被忽视、被轻贱的尴尬境地。在西方教育中,一直存在着和中国古典教育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但精神实质相一致的博雅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度古典文化修养的传统精英,其核心内容是经典文本研读、古典语言训练和古典文化熏染。英语绅士有句名言:虽然希腊文、拉丁文对于管理印度殖民地毫无用处,但只有精通希腊文、拉丁文的人,才能统治印度。在古代中国,虽然《四书》、《五经》和八股文没有提供治国经邦的具体策略,但它们却是训练治国之术的有效手段。只有精通《四书》、《五经》和擅长写作八股文的人,才可能以此打开科举之门,参与国家管理。知识和道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学经典所代表的传统学问,更是具有极为厚重的伦理色彩,所谓学优者德厚,学浅者德薄。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不仅是增进知识的过程,不仅是把知识消化于生命,转化为生命所具有的德性的过程,而且具有熏陶气质、变化性情、提高涵养的意义。国学经典教育不仅培养文义通晓、才华擅长、经书熟习、学问通彻的博学之士,更是要培养行谊谨厚、立品端正、品行端方、敦品励行的谦谦君子,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既博又雅。·国学经典教育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作为应试教育的对立面提出来后,得到举国上下的广泛认同,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很多人简单的把素质教育等同于撇开教材的学习,开设琴棋书画等培训班,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素质教育就这样被曲解成了技能的培养。何谓素质呢?素质是指人或事物根本性的结构,具有基础或前提的意义,并蕴含着无限发展的可能。素有白色的、空无的、本来的、最初的意思:质则有形体、根本、质地的意思。所谓素质,实际上指的是可为各种具体技能提供依托和基础,又潜藏着发展的动力,并且能够突破局限,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统一体,并不断完善和优化素质结构的活动和过程。只有触及人的素质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打一个比方,素质好比一块土地,而各种技能,不过是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庄稼。土地为庄稼的生长提供了依托和基础,使得种子所具有的发芽、生根、开花、结实的潜能得以实现。素质教育,好比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工作。下下棋、弹弹琴,乃至学校绘画、唱歌和跳舞,不过是在素质的沃土上栽种一些花草,而并不是根本地改良土地;不过是在素质的模板上增加一些案图,而并不是改善这模板的结构。说到底,学习具体技能师仅仅着眼于器、用、末的问题,而不是着眼于道、体、本的问题,都并没有抓住问题的症结和关键。国学经典教育不仅与素质教育具有一致的指向,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不二法门。表面上看,国学经典教育不直接养成某种技能,是一种无用术,但它实际上是从更深厚和高远的层面做好夯实基础、调整结构、完善素质的工作,是一种源于根本、专注根本、为着根本的教育。浸润在国学经典中,能感受和体味经典世界所蕴含的古人的思索,从而获得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是锻炼思维能力的工具,具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意义。正如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指出的那样,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国学经典教育对于提高人文素养也具有任何教育内容所难以比拟的作用。·国学经典教育是人文教育教育以人为对象,本来是人的教育,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是要将人从不成熟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带到更自觉、更理想、更圆满的境地。所谓人文教育,就是为了促进人性境界的提升,为了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个人生命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人文教育主张在学习知识的发展丰富、健康的人性,使教育的对象不只是学得表浅的知识,而且通晓支撑这些知识的文化意蕴;人文教育不是要培养没有灵魂的专家,而是要造就具有文化修养的个体。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学经典已经深植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里,流淌在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经典是连接我们和历史传统之间的一座桥梁,缺乏经典教育,我们就无法踏上回到自己精神家园的道路,只能成为文化上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学习国学经典,实质上就是走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感受这个家园的温馨,参加这个家园的建设,形成对他的情感皈依。接受经典教育的过程,也就是把自己生命的根须,扎根于丰厚的传统文化的过程;就是把自己从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变成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的过程。我们倡导国学经典教育,是基于传统经典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真切体认,是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血脉的尊重和发扬,是我们承认自己成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并且现在也不想割断这种亲缘关系的深情回顾。国学经典教育是实施通识教育、博雅教育、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只有学习国学经典,才能砥砺我们的品行、健全我们的人格,使我们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只有学习国学经典,才能植根于民族传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使我们成长为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现代中国人。猜你喜欢:1. 学习国学经典感悟 2. 传承国学经典读后感 3. 国学经典导读读后感 4. 国学经典讲座观后感优秀范文 5. 国学经典大学原文带解释赏析

国学经典与人生智慧论文

国学经典教育已普及到幼儿教育中,成为幼儿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人文素养教育效果取决于幼儿教师的国学知识及人文素养水平。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国学人文经典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学人文经典论文篇一 领悟国学经典,培植人文素养 摘 要:鉴于国学经典在提升人文素养中的教育价值,未来幼儿人文素养教育的岗位需求。针对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人文素养以及国学经典学习现状,分析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凭借国学经典提升人文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国学经典;人文素养;提升策略 国学经典教育已普及到幼儿教育中,成为幼儿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人文素养教育效果取决于幼儿教师的国学知识及人文素养水平。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幼儿教师的后备力量,更要凭借国学经典学习培植人文素养。 一、现状调查 为掌握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国学经典学习现状,我们对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有了一个较为详细的认识。 1、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 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文素养缺失。 在被问及对人文素养是否了解时,超过80%的学生“一般”了解,只有15%的学生“有所”了解,还有5%的学生“不”了解。 问及人生价值体现在那些方面时,选择“金钱、权利、地位、享受”占到了35%。 针对目前社会讨论比较多的“中国式过马路”和“旅游文明”的热点话题, 45%的学生在社会公德和文明素养方面欠缺。 50%的学生表示有社会责任感,但在生活中往往会妥协。 问到对集体的义务劳动的态度,超过40%的学生表示有时间就参加。 超过45%的学生对国内、国外时事新闻不感兴趣。50%的学生上网时无目的地浏览网页。 2、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国学经典学习现状 调查显示,超过80%的学生对国学不感兴趣。 喜欢积累一些传统的名人名言或诗句的学生只有20%,经常购买或关注国学方面书籍的学生也只有20%, 对国学知识的获得,60%的学生认为主要从学校获得,能够朗诵的诗词仅限于教材。 当被问及你不了解国学的原因时,50%的学生选择了苦涩难懂,太过于深奥,另有50%的学生认为身边没有学习国学的氛围。 问到有无学习国学的必要,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不必强迫,有兴趣的人自己学习即可。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自我的价值取向不明确,责任意识薄弱,理想信念淡薄,价值观念庸俗,使命感不强。对国学经典的作用认识不足,国学知识比较欠缺,学习方式过于狭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 二、现状分析 对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功利性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 高的同时意识形态逐步产生了功利性。面对社会的多样性,加重了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的功利心理,在责任意识、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方面逐渐缺失。这样的功利心理会转化成学习的功利性,国学经典中的人文精神就难以被接受,人文素养提升受到阻碍。 2、重视实用性 在教学中,更多地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侧重字词句主题的讲解,专业技能的提高,轻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知识水平的高低不能够等同于人文素养的高低。学习国学经典不能是简单的知识学习,更多的是反复咀嚼,深刻体会精神内涵。 3、忽视自主性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认知自己的知识、能力上有缺陷,难以根据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注重课上学习轻视课下学习,对国学经典里的人文精神不愿深入思考。 4、缺少实践性 学习国学经典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这是不容忽视的规律。有积累就必须会运用,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在实践中,重视知识转化成教学能力培养,忽视了人文精神培养。我们在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的也要在实践中将人文精神积淀内化,这是提升人文素养最佳路径。 三、提升策略 国学经典蕴含着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和文化资源。如果说掌握科学知识是立世之本,那么国学经典学习就是处世之根。如何认识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采取何种策略是提升人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1、继承优良、与时俱进 教学中加大对国学经典活态学习,吟诵是传统的诵读方式,是高效的学习方法。在文化传承中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要给学生提供诵读的机会,把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的语言,掌握吟诵的方法和技巧,在反复吟诵中发挥想象,唤醒内心情感,接受人文的熏陶,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 当今学习的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的形式不再局限于上课,学习的途径不再局限于讲授,全方位立体式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从最早运用于学习的录音机到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使学习不再是面对书本的文字,而是视觉听觉带来的丰富。网络更是以便捷、高效和灵活成为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 2013年6月16日,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唐代诗词故事108部系列微电影”项目在沪启动。众多知名导演和演员利用电影艺术的高雅性和通俗性,将国学经典用艺术情感作直接的表达和诠释。国学经典学习不再苦涩难懂,毫无兴趣,这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2、注重效率、强化自主 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再加上自身学习存在惰性,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足,国学经典发挥的效率较低。 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教材因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倡导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并运用反思性教学,提升教学情境的适用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深入挖掘语言中的人文内涵,指导学生扩展学习空间。   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具有年龄偏小,自我约束能力差,学习习惯尚未养成等特点。教学中要避免功利性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自主学习、发挥想象、发散思维,在学习中才能找到属于自我的国学经典。在自悟自醒中不断吸收圣贤名家文化智慧,加深文化底蕴,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3、学科融合、综合欣赏 国学经典不能独立学习,学科之间相互融合,齐头并进。将国学经典学习渗透到各学科,培养学生综合欣赏能力是我们探索的方向。 如,很多学生从周杰伦的《东风破》中领略古典诗词的意境美,而音乐课是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技能课,那就在音乐课中倾听国学经典;在舞蹈课中诠释国学经典;在美术课中展现国学经典;在书法课中体现韵味;在历史课中探索厚重的中华文化;在英语课中培养海纳百川的胸怀兼具民族精神等等。 人的全面发展是各种知识和经验的综合性结果,探寻把各种课程综合模式和课程形式最佳结合起来,避免学科单一化,实现学习自主性,将实践理论结合,使学习形式更加丰富,汲取国学经典精髓,才能不断提升人文素养。 4、形式多样、加强实践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巩固学习成果。 如,唱红歌、读经典活动;国学经典演讲比赛、舞蹈比赛、书画比赛;在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等组织开展文艺演出;定期开展国学经典专题讲座;进行实践调查等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国学经典的魅力和蕴藏的人文内涵。教师在实践指导中,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渗透,从而将人文素养和学前教育职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活动建立国学经典学习氛围,通过氛围带动兴趣,通过兴趣增强意识。从而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立足于学前教育的需求,注意教学中的价值,着眼于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凭借国学经典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才能把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幼儿教师。

全部

  • 星座
    3 月 30 号白羊座:星座的神秘面纱与个性特质

    3 月 30 号出生的白羊座,如同春天里的第一缕阳光,充满了活力与激情。他们的性格如同火焰般炽热,勇往直前,毫不畏惧困难与挑战。3 月 30 号白羊座的上升星座是什么呢?这又会给他们的性

     3 月 30 号白羊座:星座的神秘面纱与个性特质
  • 星座
    天蝎和水瓶配对指数(天蝎和水瓶配对指数高吗)

    当谈到星座配对时,天蝎和水瓶这两个星座常常引起人们的关注。他们就像夜空中的两颗星星,一个神秘而炽热,一个理智而独立。天蝎和水瓶的配对指数到底高吗?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神秘

    天蝎和水瓶配对指数(天蝎和水瓶配对指数高吗)
  • 星座
    天蝎座女和射手座男配不配(天蝎座女和射手座男配不配财运)

    在星座的世界里,天蝎座女和射手座男常常被人们讨论是否相配,而其中财运方面的话题更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这两个星座在性格和特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那么他们在财运上又会有怎样的

    天蝎座女和射手座男配不配(天蝎座女和射手座男配不配财运)
  • 星座
    搞笑段子星座:100 个爆笑段子大揭秘

    你是否曾经因为星座而对自己或他人的性格特点产生过好奇?是否想过那些星座传说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搞笑秘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搞笑段子星座的世界,探寻 100 个爆笑段子背后的星座奥秘吧

     搞笑段子星座:100 个爆笑段子大揭秘
  • 星座
    马盘金星星座(马盘金星星座是盘主本命星盘金星星座)

    在浩瀚的星空中,每一颗星星都有着独特的光芒和意义。而在占星学的领域里,马盘金星星座就像是爱情宇宙中的闪耀星辰,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影响着我们的情感世界。马盘金星星座,顾名思

    马盘金星星座(马盘金星星座是盘主本命星盘金星星座)
  • 星座
    星座运势 2020 年运势大全:探索宇宙与人生的奥秘

    2020 年,宛如一幅神秘的星图,在宇宙的浩瀚中缓缓展开。每一个星座都仿佛被赋予了独特的使命和能量,它们的运势如同星辰的轨迹,指引着我们在这一年中的起伏与变迁。让我们一同踏入星

     星座运势 2020 年运势大全:探索宇宙与人生的奥秘
  • 星座
    90年射手女2023年运势(1990射手座性格特点)

    # 90 年射手女 2023 年运势:勇敢前行,绽放光芒1990 年出生的射手座女生,如同那自由翱翔的鸟儿,充满了活力与热情。在 2023 年,她们将迎来怎样的运势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90年射手女2023年运势(1990射手座性格特点)
  • 星座
    2023年双子感情运势(2023年双子感情运势如何)

    《2023 年双子感情运势:起伏之间,把握真爱》2023 年对于双子座的人来说,感情世界仿佛是一片波澜壮阔的海洋,既有风平浪静的时刻,也有波涛汹涌的阶段。在这一年里,双子座的感情运势

    2023年双子感情运势(2023年双子感情运势如何)
  • 星座
    巨蟹座男生和射手座女生(巨蟹座男生和射手座女生配吗)

    巨蟹座男生和射手座女生,这两个星座的组合就像是夜空中的星辰相遇,充满了神秘而又独特的魅力。巨蟹座男生以其温柔、体贴和顾家的特质而闻名,而射手座女生则充满活力、乐观开朗且富

    巨蟹座男生和射手座女生(巨蟹座男生和射手座女生配吗)
  • 星座
    2023 年 10 月 3 号十二星座运势(10 月 3 日运势)

    10 月 3 日,星座运势如同星空中的繁星,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十二星座在这一天的运势面纱,看看它们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吧。白羊座:清晨的阳光仿佛为白羊座注入了

     2023 年 10 月 3 号十二星座运势(10 月 3 日运势)
致命错误提示
:-(
Undefined index: name

Severity: fatalError

File:
File:/data/wwwroot/zhanqun_article/data/storage/view/www/5/article_detail.php Line:289
Trace
#0 /data/wwwroot/zhanqun_article/coolphp/Exception.php(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