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国学经典对于传承我们的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国学经典可以在以下方面让孩子得到长足的提高。人格优化,身心健康——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从而不仅身心健康,而且会使成功的几率明显增加。
专注力提高——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精神集中专一、头脑里少杂念、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语文能力增强——背熟《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易经》、《论语》、《大学》、《孝经》、《老子》、《中庸》、《孟子》、《文学启蒙》等经典后,孩子的识字量将达到5000字左右。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记忆力大大提升——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50%的孩子能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并一生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
阅读兴趣和能力大为提高——读懂经典,孩子会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许多诵读经典的孩子,在6岁-10岁时,能主动找书读。一个7岁前诵读10部左右经典的孩子,可创造1年阅读500册到1000册书的奇迹,从而视野开阔,智慧流溢,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许多倍。
促进亲子关系,亲子相长——许多经典是家长们也没有接触过的,父母(包括爷爷奶奶)和孩子一起诵读,除了能有效地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外,还能取得健脑、健身、缓解压力、解除疲劳、提高文化层次的良好效益。
国外看国学经典
正如国内很多家长绞尽脑汁如何让孩子学习地道的英语一样,身在海外的华人家长也为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中文而费尽心思。这些从小在海外成长的孩子,英语逐渐成为了他们的母语,反而中文的学习倒成了他们的硬梗。缺乏中文语言环境,缺少学习材料,而且中文学起来不如英文即看即读的便利,但归根到底最重要的还是没有对中国文化的体验和认同感。儿子瑄瑄在2-3岁启蒙学习时,我们就选择国学经典做为中文教材,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同时打开中国历史、文化思想的大门,同时穿插识字学习。将《弟子规》、《声律启蒙》和唐诗宋词当儿歌吟诵,这些“文字”朗朗上口,很有韵律,便于传唱也容易熟记。我们每周末和一些年龄相仿的孩子们一起上国学课,有老师的指导和小朋友们的陪伴,瑄瑄一直坚持得很好,原本觉得养成了每天诵读的习惯,只要继续保持就好。没想到瑄瑄4岁转来到英国入学,因为语言不通和对环境不熟悉,为融入学校生活经历痛苦挣扎,很快对中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原因很简单,他认为努力所学的这些,根本不能帮他在学校交到朋友,找不到认同感,而且除了家人以外,没有人可以谈论这些。学习中不乏经历了“母吼子啸”的过程,最后就变成了一学中文就流泪、抓狂,我们最终不得不叫停,不学可以,可千万别产生厌恶情绪啊。无独有偶,在一次参加在伦敦泰晤士河畔举办的中国美食节上,我们被一群孩子驻足吸引,他们大胆、自信得穿着汉服,在来来往往的中外游客前吟唱着《诗经·秦风·蒹葭 》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和着泰晤士河吹来的轻风,歌声婉转悠美,我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是我们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延续啊!这又让我重拾带孩子继续学习国学经典的信心。加入学习群才知道,在英国有这么一群志同道合的妈妈,她们正在自发地发挥绵薄之力,义务的组织一群分散各地的孩子们每天早上通过网络视频在线学习国学,希望中华这些经典文化即使在海外,也能在我们下一代身上传承。课程形式以反复诵读为主,串以历史典故和成语故事,同时辅以识字。她们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心,努力地教授和鼓励孩子们每天习字打卡学习。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孩子们共学了《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大学》和《孝经》等,随着孩子们渐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课堂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根据时令增加对传统节日、24节气及其他传统文化内容的讲解,并穿插《诗经》等古诗词的介绍,更是在今年的双节庆,组织孩子们办起了网上吟诗诵月庆中秋活动。家长们也发挥各自所长,增加十二地支吐纳功共休及英文名著精选课。爱好国学多年,并有所见地的瑄瑄爸爸自然也被加入每周五为孩子们讲解,生动细致的解释既帮助了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些传统经典,还激发了陪读家长们的兴趣,经常加入讨论,调动和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赞许。为了能使更多在海外的孩子们加入到我们的学习中来,分享各自的体悟和感受,《和瑄瑄爸爸读国学经典》系列讲座孕育而生,我们将以最经典的儒家著作为基础,结合古往今来众多先贤哲人的批注和感悟,配合历史故事,以及当今社会的现实由远及近、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地,用小朋友们易于理解的语言或方式进行讲解和诠释。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同走入国学和文化的殿堂。相信我们在孩子心里播种下这些经典的种子,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而对于为什么选择让孩子从小学习国学经典?最好的解释便是:国学经典,蕴涵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是有价值、有哲学思想的书。如《诗经》《道德经》《孝经》《论语》《大学》《中庸》等这些经典之经典,凝聚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前后连贯,朗朗上口;内容丰富,包含有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治国、修身、道德、伦理等丰富知识,古往今来,无数少年儿童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让孩子们从小诵读这些最有价值的书,就如同师从贤哲,从人生的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从高起点展开人生。从小教导儿童诵读经典,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儒雅人格的基础。读古之人,与圣贤为伍,是一个人精神境界高尚的表现。而身在海外的孩子们自然而然会接受西方文明的学习和熏陶,与此同时通过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经典的学习,可以让孩子们从中学会对比和思辩,汲取中西方文化和传统经典中的精华和优势,从中学会包容、开放、欣赏、敬畏和尊重,从而为自己开创一个更崭新、更国际、更宽广的未来。祝愿每一个经历了乘风破浪的孩子们,都能拥有滚烫的人生。
幼儿学国学经典
幼儿学习国学的好处有很多,但是有不少家长却不知道,以为国学就是多背了几篇文章,还误以为学国学思想会腐朽,其实不然,学习国学不但可以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德,下面我们来看看详细内容!01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宝贵的教人怎样做人做事的道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凡出言,信为先”……孩子在诵读这些朗朗上口的语句时,不仅能够识字认字,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中包含的美德,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02古时的经典、蒙书,包含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学习经典可以让孩子吸取修身、做人、治学之道。具体如孝顺父母,团结同学,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等等,许多家长反映孩子读经后变得“懂事”了。03对孩子未来思想有很大好处现代社会的很多弊端和问题,使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作用。学习经典可以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提供坚强后盾。04增强语言能力诵读国学,可以让孩子多认识字词,奠定语文基础。而语文基础好,是一切知识学习的基石。通过学诵读经典,孩子的识字量明显要超过一般的小孩。在学习和朗诵古典文学经典的孩子也学习了优美经典的文字、文言、文章。孩子既学到了“语”又学到了“文”,两者融合为一个整体,为孩子今后语文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意识、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05人格优化,身心健康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从而不仅身心健康,而且会使成功的几率明显增加。06专注力提高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精神集中专一、头脑里少杂念、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07记忆力大大提升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50%的孩子能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并一生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08语文能力增强背熟《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易经》、《论语》、《大学》、《孝经》、《老子》、《中庸》、《孟子》、《文学启蒙》等经典后,孩子的识字量将达到不少于5000字(这是中文系教授的识字量)左右。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09阅读兴趣和能力大为提高读懂经典,孩子会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许多诵读经典的孩子,在6岁-10岁时,能主动找书读,从而视野开阔,智慧流溢,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许多倍。10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很大帮助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形象思维(右脑)获得全面的锻炼,从而为学习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科目的学习成绩也随之提升2-4倍;经典的内容早一点存储到头里边,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消化,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11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学习变得很轻松“心灵手巧”是诵读经典的另一种效益。通过诵读经典,可使头脑里和躯体内的气血很好的畅通,健脑效果明显,大脑支配手指的能力得到了强化,从而在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上会事半功倍。12取得文化治疗的效果通过诵读经典,患有多动症、感觉统合失调、自闭症的孩子的症状明显缓解。这一项意外的收获已为医学界所关注,相关医院已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了。13促进亲子关系,亲子相长许多经典是家长们也没有接触过的,父母(包括爷爷奶奶)和孩子一起诵读,除了能有效地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外,还能取得健脑、健身、缓解压力、解除疲劳、提高文化层次的良好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