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学习国学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和一种文化的浸染,是对祖国下一代的一种文化的熏陶,学习国学,学习儒家的传统思想,可以在为人处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身的修养,当然这一个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一种无意识的这种程度,也来自于个人的反省和对于国学的领悟。中国有5000年的灿烂文化瑰宝,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国学常识,熟悉国学文化,这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古典文化修养,接受古典文化熏陶,学习国学的目的是对古典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经典教育的敬仰。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推崇学习古典文化是对学生的一种个人的影响,是一个浸 染的过程,学校开设国学班,将全部学生集中在一间教室,先不说这样的作用有多大,但是这种思维和这种理念,是对国家文化传承的一种重大的举措和决心,首先学习不是一个功利的过程,而是一个坚持渗透的过程,对于学习中国文化,可以让孩子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有更好的感悟,每天坚持一点点的学习是非常有用的,学习古典文化更好的修身养性,这会对以后成人之后的为人处事当中会有更好的表现,可以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够积累课外知识。集中一间课室,方便于老师的管理。也方便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倡导国学是对文化的一种肯定,让国人对传统文化有更一步的认识。
随着教育部对中小课本的改革,现在课本中比较大幅度的是增加了知识和文言文,这就逐渐体现出国学的重要性,在长期学习优秀古典散文和诗词曲赋的可以让孩子积累更多的知识储备量和阅读能力,这样语文成绩也会更加的优秀,也可以锻炼阅读写作水平,学习古典文学能够增加美学素养,因为国学所包涵的是凝结了各个朝代文人的智慧和心血,学习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学习为人处世的智慧和典范,能够让孩子更好发现美,成为富有生活情绪和美学修养的人,能够奠定坚实的文学功底,学习古典的文学,能够明辨是非。所以学校开设国学课是顺应现在教育的趋势,也是为了更好教书育人,这样做的效果在短时间内是不会体现出来的,因为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给他足够的时间去吸取营养,静待花开,那么时间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国学教室管理制度
宋朝太学的知识可太多了,今天和大家简单分享几个。一、太学在哪?
北宋的太学,位于东京开封府内城朱雀门外的御街之东。太学的旧址,原本在国子监之内。宋仁宗庆历年间,由于国家兴学,生员数目增多,国子监内已经“不足以容学者”,因此太学从国子监迁出,搬至御街东面的锡庆院。宋神宗熙宁年间,太学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又将锡庆院旁边的朝集院西庑并为校舍,至此,“诸生斋舍、官掌事者直庐略具,而太学栋宇始仅足用”。宋徽宗崇宁年间,太学规模再次扩充,朝廷在京城南门外营建了新校舍,“为屋千八百七十二楹”,建筑形制外圆内方,徽宗皇帝赐名“辟雍”,作为太学的预科。二、中央太学的学费?
据《宋会要辑稿职官》,“国初以来,但补为生员,即纳束修二千,属监司公用。”即太学的入学费为每人2贯钱,这个入学费在宋英宗时取消了,改为免费入学。
不仅免学费,国家还给学生提供住宿并发给伙食补贴,如北宋元丰年间,太学的外舍生每月可领850文,内舍生与上舍生每月可领1100文。州县学校也有伙食补贴,如政和年间的一条教育法令说:“诸小学八岁以上听入。……即年十五者与上等课试,年未及而愿与者听,食料各减县学之半;愿与额外入学者听,不给食。”意思是说,儿童八岁入学,由政府提供伙食费;十五岁以上或未满八岁的,伙食费减半;额外入学的,不给伙食费。政府发给的伙食可能是比较丰厚的,因为有的学生还能够“储其资以归养”,将一部分补贴节省下来,用于赡养母亲。
三、宋代太学(相当于国立大学)的教学制度也堪称先进。
经过王安石的改革,宋朝太学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三舍制”,学生被划分为外舍生、内舍生与上舍生三舍(相当于分为三个年级),每舍设若干斋(相当于班级),采用积分制,即学生的学习成绩量化为学分,成绩优秀的外舍生可升入内舍;内舍生成绩优异者,可升入上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将学生成绩量化计分、并按积分升等的教育制度。四、太学的入读名额有限。
元丰朝时,太学建有80斋,每斋30名学生,共有2400名太学生,其中外舍生为2000名,内舍生有300名,上舍生100名。这已经是很大规模了,但仍无法满足大批士子的求学需求,于是便出现了旁听生。
我们现在津津乐道民国时大学里有许多旁听生,如任继愈先生回忆说,“(老北大)校门任人出入,教室任人听课,图书馆阅览室也任人阅读,不管是不是北大的成员,都可以走进来,无人干涉。”其实宋代太学的旁听生更多,北宋大学者胡瑗博士在太学讲《易》,“常有外来请听者,多或至千数人”;另一位大学者孙复讲《春秋》,“初讲旬日间,来者莫知其数。堂上不容,然后谢之,立听户外者甚众”。大宋学术之盛,于此也可见一斑。
今天的分享就先到这了,希望能帮助到你。
国学教室装修风格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接触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其中的方式就有学习民族乐器,如古筝,琵琶,竹笛,二胡,唢呐,阮等等。选择一家课程专业,师资稳定,环境好的民乐培训机构,便提上了家长们的议程。 团妈盘点了2020年一整年测评过的、值得推荐的西洋乐器培训机构。有不少家长在后台催团妈:“该盘点民族乐器了哈!”“对古琴这类的古代乐器很感兴趣呢,有没有推荐呀~”……别急别急,这不来了。这期,团妈就来盘点一下,2020年那些值得推荐的民族乐器培训机构。(顺便提一嘴,民族乐器可不仅仅只有古筝、琵琶,它的种类甚至比西洋乐器还要丰富呢!)
九合琴社于2011年建立,社长是中央音乐学院古琴专业文学硕士、中国琴会理事、四川音乐学院古琴专业教师、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特聘古琴专业教师李妮莱。
在门外面完全看不出,里面竟然别有洞天。房子是一个跃层建筑,每一处都充满着古风古韵的禅意,有绿植、有花、有茶、有书画,像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楼的大厅是大教室,有事会在这里上1对4的大课。墙面上挂着古琴,九合琴社里的所有古琴,都是李妮莱老师亲手著的。楼梯的玄关处是品茶区,家长等孩子下课或是茶艺课就会在这里教学。上2楼,进入眼帘的就是中阮和古琴,一般人多比较打挤的时候,老师也会选择在2楼的大厅授课教学。此外还有3间独立教室,其中2间是1对1的小教室,1间是1对多的大教室。小教室位置有限,房间都比较狭小,只能摆下1-2架古琴。大教室的通风和采光情况比小教室好得多,只能打开半扇窗户的落地玻璃窗,让整个房间都变得通透明亮。除了必要的乐器、乐谱和简单的书画装饰,房间里没有其他杂乱的东西。团妈测评了这么多乐器类的培训机构、工作室,教古筝的很多,但教古琴的并不多。如果你和孩子对古琴很感兴趣,不妨来九合琴社试一试。闻琴馆是一家专注于古琴古筝教学的工作室,馆长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知名的古琴演奏家董雯雯。同时她还是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青年教师、艺术硕士、蜀派古琴叶氏一脉第七代传人。
工作室的位置就在科华中路边上的一个巷子里的商铺2楼,在门口就能看到里面古色古风的装修,书画作品、木制屏风、绿植、原木桌椅,白色和深浅棕色的搭配显得很是大方简约。
屏风的背后是一个半开放式的教学区域,不同材质、样式的古琴整齐挂在墙上。顺着楼梯往上走,有两间独立教室,同样简单干净,整体营造出一种安静、舒适的学习氛围。
师资方面还是比较有保障的,董雯雯馆长会亲自授课,但一般都是中级及以上等级的学员,而教授初级学员的老师,几乎都是毕业于川音的优秀毕业生和董雯雯的弟子。特别是对于那些以后想走古琴古筝专业路线的娃娃,因为老师都是“过来人”,能够更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学习起来自然更为融洽。
看名字就知道,璞遇是一家专门做国学的培训机构,主要教授民族乐器、书法、国画、围棋等等。能够学到的民族乐器种类,基本算是团长了解过的民乐机构里最全最多的,有古琴、洞箫、古筝、竹笛、琵琶……位置很好找,沿街。顺着电梯上三楼,就能看到璞遇的大门。大门被装饰地古色古香,木质隔断上挂着菖蒲和艾草,中间是一幅书法作品;店招不是便宜的印刷款,而是原木色的牌匾上镌刻着书法文字。给人非常亮眼的感觉。
进门能看见前台和大厅,整体面积比较宽敞,有足够大的休息等候区域,学校还贴心地为家长们准备了茶杯茶具。学校一共有两层,1楼2间教室,2楼3间教室。每间教室都很大,除了舞蹈教室,其他教室都放置着各种不同的乐器,并没有固定上课的房间安排。但即便如此,学校还是坚持民族乐器1对1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专注。
每间教室都有外窗,窗户是只能推半扇的安全窗,安装的有安全栅栏,通风和采光也不成问题。整个大环境也比较清静,是一个适合学习的地方。
璞遇算得上是一家对民乐教学很有经验的老店,开了8年,在鹭岛这边也有5年时间了,家住西门的顾客很多,做的广告少,基本靠口口相传,在家长圈的口碑一直很好。
乐韵艺术培训学校是一家已经开了11年时间的综合性乐器类培训学校,现校址就在芳草小学南区正大门的斜对面,虽然在二楼,但招牌字够大够明显,非常好找。校区面积宽敞,大厅分为表演区域和茶歇区域,一般校区内规模的小型汇报演出、主题活动就会在大厅的表演区域举办。茶歇区域准备了一些简单的茶具、杯具,家长在等娃下课的休息时间,也能简单地了解茶道,感受茶文化。
去教室会经过两段走廊,第一段走廊两侧的墙壁上张贴着校区从成立以来获得的一些奖项,以及授课老师的简介。而第二段走廊被改造成了书吧的感觉,整面墙的书架上整齐摆放着一些经典书籍,超大的玻璃窗能够给到这个空间充足的采光,加上舒服的沙发凳,简直可以打发家长好几个小时的无聊时光。走到最里侧,就是教学区域。分为上下两层楼,大大小小近20间独立教室,无论是走廊过道还是教室里面,都还是比较干净整洁追求简单的,除了必要的东西,没有任何多余的物件。 商铺始终不能做到所有房间有外窗,好在校区配备的有新风系统,除开个别角落里的小教室,整体采光和通风都还是不错的。
蜀馨艺术培训的位置很好找,就在家乐福(羊西店)同栋楼的2楼,肯德基旁边有直达电梯,出电梯就直接进入学校的大厅。大厅宽敞,有舒适的沙发供家长休息等候。
这是一家综合性的培训机构,能够学到的乐器种类很多,钢琴、古筝、吉他、琵琶、二胡、架子鼓、小提琴、葫芦丝等等,还开设的有美术、舞蹈、声乐、语言表演课程,简直就是一站式解决孩子们兴趣班培训的问题。校区面积大,独立教室多,每间教室做了专业的隔音墙设置,像架子鼓声音比较大的乐器,则安排在角落里人流量少的教室,隔音墙做得更厚更好,这方面深得团妈心。除了钢琴、架子鼓等大型乐器有固定的几间教室,体型较小方便移动的乐器都没有固定的教室,教室里收拾得比较干净,书架上摆放着一些琴谱和简单的绿植装饰,学习氛围还算不错。天勤古筝的位置不算太好找,楼宇的楼龄较老,整体大环境很一般。华润大厦的街对面有个铁门,进门后往里走,左手边第二个楼道口上去,走到顶楼的大阳台,能看见单元号,找到3单元,不用上楼,就能看到一个狭小的门,门缝中看见墙面上几个大字:天勤古筝培训。
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里是一家专业的古筝培训学校。整体面积不大,一共3间教室,其中1间大教室——即为大厅,放置着5架古筝,墙面上还挂着几架古筝。除了所需的琴谱架、琴凳、白板,整个场子几乎没有其他杂物,比较干净整洁。
另外2间小教室,是1对1和1对2课程的教室,里面均放置着一架钢琴和一架古筝,除了基本的必需品外,还有一些背景墙、背景布设计,学生参加比赛前的录像可以在这里进行。
师资方面比较有保障,均是有5年教学经验以上的专业院校毕业的全职老师,都比较温柔、细心,在家长圈的口碑也不错。价格不算贵,80-150元不等,主要区别为大课还是小课(1对1或1对2),大课基本控制在5人左右。上大课还是小课主要根据娃娃的情况来定,因为1对1更有助于娃娃对知识的汲取,老师也能更好掌握到小朋友的学习情况,1对多的课程,老师的注意力不能始终放在一个娃娃身上,跟不上节奏的话,孩子后续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一般建议先上1对1,再调整到1对2,等孩子进度和能力到达一定程度了,最后开始上大课。
圣莺成果在东门有两家门店,一家是开了6年的成渝立交店,另一家就是团长这次去到的,开业不到1年的通宝街店。可以学到的种类较多,乐器、舞蹈、声乐等,但乐器只有钢琴和古筝。
置好找,广告牌颜色和字都比较显眼,入口就在街边。这家店面积比较大,大厅宽敞,白色的墙面给人感觉非常干净。除了给家长准备的休息等候区,还为小朋友们准备的有绘本区域和积木玩耍区域,来得早或是还不想走的小朋友,可以在这里玩耍。教室较多,面积都不算小,都是玻璃全透明,没有百叶窗或是窗帘,一方面家长可以随时掌控到孩子的学习情况,但另一方面,对于专注力不太够的小朋友来说,团长有些许担心。
古筝教学的教室有3间,2间小教室和1间大教室,虽然大教室放置了多架古筝,但都是1对1课程,没有古筝大课。大部分教室没有窗户,通风和采光一般。教授古筝的老师均为专业院校毕业的兼职老师,学校的老师向团长解释道:“现在的古筝老师还是比较少的,兼职居多,但我们都是有签长期合作合同,家长对于教师的稳定性无需太过于担心。”云门艺术位于建设路小学对面的2楼,位置比较好找,不怎么做广告宣传,生源基本都是附近的居民,口口相传。能够学到的民族乐器有古筝和琵琶。学校开办于2010年,至今已经有10年的时间,致力于4-60岁的一对一器乐和声乐教学。
7间教室,其中2间可以上古筝课,琵琶占地较小,没有上课的教室都可以进行琵琶教学。所有的教室面积都不大,单隔间,装修风格古色古香,氛围很好。没有窗户,通风和采光不是很理想,靠空调通风和灯光采光。
整体较为干净整洁,除了乐器、凳子、琴谱架等必需用品,没有其他多余的杂物,墙面采用的吸音棉,隔音效果很好。虽然都是玻璃隔间,但每个房间都有百叶窗,不用担心人在走廊上来回走动对正在学习的孩子会造成影响。大厅为家长准备了休息等候区,在等娃下课的时间,家长可以泡泡茶,听听古典乐,非常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