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静夜思》唐代: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译文: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3、《望庐山瀑布》唐代: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好像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4、《赠汪伦》唐代: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译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5、《送友人》唐代: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幼儿园大班国学经典教案古诗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游子吟幼儿园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游子吟幼儿园教案1 活动目标: 1.欣赏古诗《游子吟》,并能随音乐诵读表演。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 3.通过回忆、绘画,激发幼儿感情从而懂得感恩父母。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游子吟》、录音磁带配乐古诗《游子吟》,视频韵律操《游子吟》。 活动过程: 一、欣赏古诗 1.小朋友,爸爸妈妈爱你们吗?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诗人的妈妈也很爱这位诗人,有一次这位诗人就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做官了,听听看他妈妈是怎样做的? 2. 教师播放配乐古诗《游子吟》。 3.幼儿一边听教师播放古诗《游子吟》,一边翻阅幼儿用书《游子吟》。 4.这首诗好听吗?书上的这幅画已表达出了这首诗的意思,请你们想一想,这首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幼儿讲自己看到的图画) 二、理解古诗 1. 请幼儿尝试结合图片猜测古诗的意思。 2.教师给幼儿解释欣赏古诗《游子吟》的意思。 三、尝试朗诵古诗 1.幼儿边看图边听朗诵古诗。 2. 请幼儿当小老师带领幼儿朗诵古诗。 3. 请幼儿说一说父母做的一些关爱自己的事情。 4.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爱父母,引导幼儿懂得感恩。 四、画一画、诵一诵 1.幼儿画下父母关爱自己的画面。 2.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表演朗诵古诗。 教学反思: 古诗是我国古代一种非常兴盛的文学样式,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语言精练,意蕴丰富。为进一步渗透经典国学诵读在我园开展,且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应让幼儿接触一些浅显、具有教育意义的古诗,因此制定本次活动。《游子吟》韵律优美柔和,颂扬母爱伟大,很适合对幼儿诵读、渗透情感教育。 这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比较成功,也很欣慰,并有所收获和思考: 1.课前准备全面、充分是上好课的必备环节。以前我的目标意识不强,上课时针对性也不强,加上教学方法平淡无奇,很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所以备课时目标要具体明确,切合实际,采用幼儿感兴趣、易于接受方式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2.教师的语言很重要,既要富于童趣,又要具体、生动、活泼,低龄化,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起幼儿的求知欲。 游子吟幼儿园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含义、意境,喜欢有感情地朗诵。 2、对古诗中的字有所认识,能积极参与学习,理解并掌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寓意。 3、通过说说妈妈关心自己的事例,体会父母的关爱,联系古诗的情感教育,懂得回馈父母的爱。 活动准备: 将古诗书写在黑板上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找找我认识的字,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请幼儿找黑板上古诗中认识的字:游子、手中线、寸草心等 二、欣赏学习古诗。 1、完整朗读古诗,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思。 将幼儿认识的字结合古诗连贯地朗诵,并讲解其中的含义,(可以将诗的意思编成小故事方便幼儿理解)着重讲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帮助幼儿理解意境。 2、学习朗诵古诗(1)幼儿跟随老师有感情地朗诵;(2)变换形式练习朗诵;3、情感迁移练习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妈妈是怎么爱自己的,自己想对妈妈说写什么。 4、、"小诗人朗诵会",让幼儿大胆到集体前朗诵古诗。 三、集体有感情地朗诵, 进行情感教育:我们应该珍惜爸爸妈妈的疼爱,为父母做些事情分担家务,做个懂事的孩子,不给父母添麻烦游戏:比赛诗朗诵课后反思: 游子吟幼儿园教案3 教学活动: 游子吟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含义,了解母亲的辛苦和对孩子的慈爱之情。 2、感受故事的凝练,能够按照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3、增进浓厚的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游子吟》教学挂图、幼儿课本、语言CD。 2、古筝曲、《游子吟》音乐CD。 3、幼儿课本第1册第17页。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教学挂图或幼儿课本1第17页,以故事形式讲述部分译文,理解母亲对孩子的恩情。 事先提问:图片中有谁?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故事。 一一位慈祥的老母亲,手中拿着针线,给准备到外地做事的儿子缝制衣服。她担心儿子走后迟迟回不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一些。 2、教师观看教学挂图,请幼儿欣赏、感受古诗的凝练,学说古诗。 (1)观看教学挂图前四句部分,朗诵古诗前四句。 (2)分句提问。请幼儿结合诗句,说一说每句的意思,并逐句学说古诗前四句。 (3)讨论:故事中这位母亲是位怎样的母亲?你是从哪里感觉出来的?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位母亲。 (4)继续欣赏挂图。请幼儿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意思?教师重点讲解译文,并朗诵古诗后两句,幼儿逐句学说。 讲解:小草应为有了春天阳光的照射,才能发芽长大,但小草却很难报答阳光的恩情。儿子也在母亲的照顾下长大成人,做儿子的又怎样才能报答母亲那深深的恩情呢? (5)介绍古诗名称、作者。 3、学习朗诵古诗,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特有的韵律和节奏。 (1)播放语言CD,请幼儿完整欣赏。 (2)教师完整朗诵,幼儿轻声跟读。 (3)引导幼儿运用表情、动作等大胆表现古诗表达的感情,并再次尝试朗诵。 (4)播放古筝曲,教师组织幼儿通过个别、小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表达对母亲的爱。 4、请幼儿静静欣赏歌曲《游子吟》。 活动延伸: 1、继续阅读幼儿课本,根据画面自由朗诵。 2、播放《游子吟》歌曲,供幼儿学唱。 游子吟幼儿园教案4 活动设计背景 古诗是我国古代一种非常兴盛的文学样式,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语言精练,意蕴丰富。为进一步渗透经典国学诵读在我园开展,且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应让幼儿接触一些浅显、具有教育意义的古诗,因此制定本次活动。《游子吟》韵律优美柔和,颂扬母爱伟大,很适合对幼儿诵读、渗透情感教育。 活动目标 1.欣赏古诗《游子吟》,并能随音乐诵读表演。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懂得感恩父母。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古诗《游子吟》,并能随音乐诵读表演。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游子吟》、录音磁带配乐古诗《游子吟》,视频韵律操《游子吟》。 活动过程 一、听古诗《游子吟》 1.教师:小朋友,爸爸妈妈爱你们吗?(爱!)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诗人的妈妈也很爱这位诗人,有一次这位诗人就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做官了,听听看他妈妈是怎样做的? 2. 教师播发录音磁带配乐古诗《游子吟》,连续播发两遍。 幼儿一边听教师播放古诗《游子吟》,一边翻阅幼儿用书《游子吟》。 3. 讨论。 教师:这首诗好听吗?书上的这幅画已表达出了这首诗的意思,请你们想一想,这首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幼儿讲自己看到的图画) 二、欣赏古诗《游子吟》 1. 教师给幼儿解释欣赏古诗《游子吟》的意思。 2. 让幼儿再听一遍古诗《游子吟》的录音。 3. 请个别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古诗《游子吟》。 4. 请幼儿说一说父母做的一些关爱自己的事情。 5.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爱父母,引导幼儿懂得感恩。 三、演一演 1. 教师播发事前准备好的视频韵律操《游子吟》,和幼儿一起学唱表演,教师指导。 2. 请部分学得好的幼儿尝试上台表演。 附录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比较成功,也很欣慰,并有所收获和思考: 1.课前准备全面、充分是上好课的必备环节。以前我的目标意识不强,上课时针对性也不强,加上教学方法平淡无奇,很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所以备课时目标要具体明确,切合实际,采用幼儿感兴趣、易于接受方式方法,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2.这节课中幼儿最大的兴趣点是随着视频边唱边做韵律操,真是学得有模有样!是呀,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在唱唱跳跳中认识事物,这也是音乐能让人快乐、使人情感和气质得到熏陶的最大特点。 3.教师的语言很重要,既要富于童趣,又要具体、生动、活泼,低龄化,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起幼儿的求知欲。 4.课堂常规很重要,这是我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次课中由于我采用听录音、学做韵律操等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力,次序才不显太混乱。所以今后要加强课堂常规训练。 5.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我今后的目标是加强研读有关一线教师实践经验的书籍,加强提高普通话水平。 游子吟幼儿园教案5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学习按照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学会体贴、孝敬母亲,激发心中热爱母亲的情感。 【活动准备】 《游子吟》视频,《游子吟》背景图,歌曲《游子吟》。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游子吟》,渗透古诗意境。 1、听故事引题 从前唐朝有个诗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他的母亲忙着给他缝制着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逢着,她想,儿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孟郊无摸着身上的衣裳,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就象春天里太阳的光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母亲的爱孟郊永远铭记在心理,就在他五十岁那年写成一首著名的古诗叫《游子吟》。 2、提问理解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里有谁?他们都干了什么事情? 古诗的题目叫什么?是谁写的? 二、借助视频、古诗新唱,初步欣赏、理解古诗。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把握古诗的韵律、节奏,请幼儿欣赏。 提问:你在古诗里听到了什么?(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完整的诗句回应) 2、借助视频再次欣赏古诗,熟悉理解古诗。 帮助幼儿理解“游子、寸草、三春晖”等词语的含义,幼儿尝试跟念古诗。 3、欣赏古诗新唱《游子吟》,帮助记忆古诗内容。 三、通过朗诵古诗《游子吟》,进一步理解古诗。 1、根据图片,引导幼儿完整朗诵古诗。 2、请个别、分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 3、根据图片,教师给幼儿解释古诗《游子吟》的意思。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写的,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四、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1、情感迁移,师幼互动,幼儿说说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以及自己帮母亲做什么。 2、晚上,小朋友可以把古诗作为礼物朗诵给妈妈听,并向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谢谢妈妈”等话语表达对妈妈的爱。 附《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活动反思】 本次期中开课是开展古诗教学,我选择的是《游子吟》,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幼儿乐意欣赏古诗《游子吟》,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大概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从而教育幼儿从小学会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在活动过程我首先对古诗的理解上做到胸有成竹,深透了解古诗内涵,然后设计适合自己班的教学方法,用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古诗《游子吟》诗中意思及作者的表达的母爱思想感情。用欣赏古诗《游子吟》的情感,诵读《游子吟》,然后师生互动说说母亲的'关爱及自己以后怎样报达母亲。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知道母亲的母爱是伟大的,任何力量都替代不了的。教育幼儿长大以后一定要好好报达母亲。活动中对于多媒体的有效运用还值得深入去挖掘,对于如何让幼儿理解古诗也是有待改进。 游子吟幼儿园教案6 活动目标: 1、孩子通过观察画面,讲故事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感受欣赏并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妈妈给予的爱,乐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萌发孩子感激妈妈的养育之恩的情感。 4、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 1、识字图卡:妈妈 2、课件:CD朗诵、《游子吟》的故事 3、视频:妈妈的话 4、图画书《处处闻啼鸟》人手一本 5、背景音乐:《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一、出示字卡"妈妈"引入话题,幼儿介绍"我的好妈妈"。 1、提问幼儿:谁来说说你的妈妈是长什么样子的?做什么最棒? 2、教师进行归纳:你们都有一个漂亮、能干的妈妈,今天我也要向你们介绍一位慈爱的妈妈。 二、通过观察画面和讲古事的方法,引导幼儿欣赏并理解古诗。 1、引入古诗,让幼儿听CD朗诵古诗。提问幼儿:你听到了什么? 2、再听CD朗诵一遍,加深幼儿对古诗的印象。提问幼儿:这次你有听到了什么?有什么先的发现? 3、请幼儿拿出《处处闻啼鸟》,观察画面内容并跟着CD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请幼儿按照刚刚听到的内容找到《游子吟》这首诗。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画中有什么?她在做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提出问题:她在为谁缝衣服呢?为什么要缝衣服?我们读一读从这首诗,从诗中找到答案,好吗?幼儿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4、引导幼儿在理解古诗中的关键字的基础上理解古诗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1)引导幼儿理解"慈母"、"游子"、"密密缝"、"迟迟归"、"寸草心"、"三春晖"等关键字。 教师慈祥的母亲手中拿着线,帮即将远去的孩子缝制新衣服。临行前,她忙着把衣服缝得严严实实,担心孩子一走很久才能回来。 (2)出示图画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难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 教师谁能说孩子那像小草一样微小的孝心,可报答像春天的阳光般伟大的母亲呢? (3)让幼儿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要有感情的读,把妈妈对孩子的爱读出来。 5、出示图片,让幼儿看图讲故事,经过教师总结从而进一步理解古诗写作背景,诗人的情感以及古诗的内容。 (1)提出问题:你觉得这首古诗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2)教师总结故事: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人们都睡着了,但是有一位妈妈还在为她的孩子缝补衣服,因为她的孩子明天就要到很远的地方学习了。妈妈边缝边想:儿子这次去学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她一遍又一遍地把衣服缝得结结实实。慢慢地,天亮了,妈妈终于把衣服缝制好了。孩子要走了,妈妈亲手帮孩子披上衣服,并叮嘱孩子要早点回家。儿子也舍不得妈妈,他含着泪说:"妈妈,我会早点回家的,您放心吧。"《游子吟》这首诗就是孟郊为了感谢他伟大的妈妈而写的。 (3)提出问题: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孟郊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她爱不爱自己的孩子? 三、播放视频《妈妈的话》,感受母爱。 教师:其实,你们的妈妈也很爱你们,她还有话想对你们说,想不想听听? 四、大胆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学会感激妈妈的养育之恩。 教师:妈妈很爱你是吗?那你们有没有话想对妈妈说?我们也把自己想说的话拍下来给妈妈看好吗? 小百科:《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游子吟幼儿园教案7 教材分析: 古诗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名作,刻画了慈母为游子赶制衣服的动作和心理,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归”,伟大的母爱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将儿女比作小草,母爱如春天的阳光,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字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含义,学习按照韵律、节奏朗诵古诗。 2、理解并掌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寓意。 3、感受母亲的辛劳,懂得回馈父母的爱。 活动准备: 古诗《游子吟》挂图。 活动建议: 1、教师结合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意境。 (1)边欣赏边引导幼儿讨论画面内容,如:画面中的人是谁?她在做什么事情?这位母亲在给谁缝衣服?表情是怎样的?看完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教师简单介绍古诗的名称、作者。 (3)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特有的韵律和节奏。 (4)通过提问展开讨论,引导幼儿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提问:诗中哪些句子是描写游子离家时母亲对儿子的关爱的?哪句话写出了游子的心声?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 教师也可以将诗的意思编成小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意境,如: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给准备出远门的儿子缝制衣服。母亲担心儿子走后会很久回不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一些。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怎能报答母亲那深厚的恩情呢? 2、引导幼儿尝试按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有感情地朗诵。 (1)引导幼儿尝试和教师一起朗诵古诗,模仿教师朗诵的韵律、节奏。 (2)引导幼儿运用表情、动作等大胆表现古诗所表达的感情,并再次尝试朗诵。 (3)教师组织幼儿通过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进行朗诵表演,表达对母亲的爱。 (4)举办“小诗人朗诵会”,让幼儿大胆到众人面前朗诵古诗。 3、情感迁移,懂得回馈父母的爱。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妈妈是怎么爱自己的,自己想对妈妈说些什么、附古诗: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幼儿园教案8 活动目标:1、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懂得感恩父母。 2、欣赏古诗,学习有感情、又起伏的吟诗。 3、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随音乐进行艺术表演。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图片 一体机课件 贴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带领幼儿唱儿歌《我爱好妈妈》。 2、向幼儿提出问题“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你们为什么爱妈妈呢”? 老师因我们的妈妈爱我们,所以我们也爱妈妈。 二、活动展开 1、结合图片,了解原文大意。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故事的主人公——孟郊 孟郊是一个非常喜欢旅游的人,所以人们都喜欢把他叫做游子。有一次,孟郊听说东北的长白山下雪了,于是他打算第二天就去东北旅游。孟郊的妈妈听说东北可冷了,于是她就拿起针线,开始给孟郊做起了衣服。孟郊看见妈妈把衣服缝得特别特别的密。便问妈妈“妈妈你为何把衣服缝得这么密呀?”妈妈说:“妈妈担心你在外面的时间太长,衣服坏的快。所以把衣服缝得密一些,衣服便会结实一些。这样你可以多穿一段时间。”孟郊听了妈妈的话,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他想:妈妈对我的爱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伟大。而我就像是一颗小草。怎么做也报答不了妈妈对我的恩情。孟郊还把他和妈妈的故事写成了一首诗。他要让所有的小朋友知道,我们的妈妈永远都是最爱我们的。而我们也一定要好好地爱我们的妈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孟郊写的这首《游子吟》 展开 2.打开多媒体,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3.学读古诗。 (1)师:现在老师要把这首诗教给我们的小朋友。——打开原文图片,老师划指(教棍)教读古诗原文。(向幼儿强调原文情感,师:孟郊舍得离开自己的妈妈?当孟郊快要离开妈妈时,他的心情是很所以我们读古诗的时候要用悲伤的语气来读哦。) (2)结合肢体动作,老师再次教读古诗二遍。(不要忘记标题和作者) 4.朗读游戏 师:通过诗歌我们都知道了,妈妈为了我们很辛苦。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报答妈妈对我们的恩情呢?(引导幼儿回答:给妈妈锤锤背,揉揉肩) 游戏一:给妈妈捶捶背 玩法:全体幼儿先把椅子向后退。请小女生来当妈妈,小女生搬起椅子小脚丫上坐一排。小男生当孩子。站在小女生的后面给“妈妈捶背”。(大家一起边念原文,边游戏) 游戏二:给妈妈揉揉肩。 小女生和小男生互换,小女生当宝宝,给“妈妈揉揉肩”。 5.阅读 为幼儿发放古诗课本,幼儿用手指读。教师发放奖励贴纸。激励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三、结束。 师:今天我们通过古诗《游子吟》的故事。体会到了妈妈对我们的爱。所以我们小朋友在家时,一定要听妈妈的话,体贴妈妈。做一个孝顺妈妈的好孩子。今天晚上回到家,大家不要忘记把这首《游子吟》念给我们的妈妈听。老师还要给大家布置一个家庭作业:晚上回家为妈妈洗一次脚。并对妈妈说:“妈妈辛苦了!妈妈我爱你!” 中班古诗《游子吟》教学教案 —王青莲 活动名称:《游子吟》 活动目标:1、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懂得感恩父母。 2、欣赏古诗,学习有感情、又起伏的吟诗。 3、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随音乐进行艺术表演。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图片 一体机课… 让作文音像教材进入课堂_ 作文音像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内容。如《家访》、《烈士纪念碑前》等,分别由3-4幅画面的投影片和音乐组成,学生看了后感到有题材可写,教师也感到有内容可教,减少了学生写作时选材的难度,明显地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增强形… 标识设计-设计你我的生活 生活离不开设计、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一个简单易懂的标识标牌会给人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 标识设计和景观设计在本质上其实是相通的,都是在设计人的生活,它可以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喜欢旅游的人常常会有… 和解剂中成药,具有疏泄调和作用,以舒畅气机调和脏腑,治疗少阳病或肝脾、肠胃不和等证。 理气剂中成药具有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治疗气病。气分病包括气虚、气滞、气逆三方面。气虚宜补气,气滞宜行气,气逆宜降气(补气在补益剂中论述)。行气以调…
国学经典古诗100首
国学经典的古诗有: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译文:大学之道,在于显明我们自身本有的光明的性德,在于亲近民众,使人人恢复原本就有的光明的性德,在于让我们自己和他人都回归到圆满的本性中来。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译文: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译文: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译文:孔子站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地流去。”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译文: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7、不迁怒,不贰过。——《论语》译文:不迁怒于别人,也不重犯同样的过错。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译文:如果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不能达到千里之地;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不能汇成浩瀚的江河。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译文: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1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1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译文: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只是天际的一片浮云,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