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学的课程设置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学历、背景不同而有所不同的,但总体来说学习国学需要具备学好文化的心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学习国学需要通过阅读一系列的经典文献,这里介绍一些基础必读的书籍及分阶段的经典: 第一阶段:初学者
1.《史记》(司马迁)
2.《论语》、《孟子》
3.《道德经》(老子著)
4.《资治通鉴》(司马光著)
5.《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儿童启蒙读物
6.《唐诗三百首》
7.《四书五经》第二阶段:初学者增强篇
1.《韩非子》
2.《墨子》
3.《荀子》
4.《诗经》
5.《楚辞》第三阶段:系统学习篇
1.《礼记》
2.《易经》
3.《周易注疏》
4.《春秋左传》
5.《孝经》
6. 《中庸》、《大学》、《论语》等儒家综述性精华文献第四阶段:进阶学习篇
1.《兵法》(孙子著)
2.《红楼梦》(曹雪芹著)
3.《道德经》(老子著)
4.《庄子》(庄子著)
5.《古文观止》等第五阶段:高级学习篇
《论语集解》、《孟子集解》、《中庸集解》
《武夷山志》
《大学衍义》
《新唐书》
《明史》等
对于想要深入研究国学的学生来说,这些经典著作是必不可少的。为了系统学习,建议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可以参加国学班级、读书会等活动,多与别人交流学习心得,加深理解。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1、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民族意识,以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为己任。
2、面对传统文化时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行动中培养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情感。
4、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发展观,规范言行,以实际行动做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5、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
6、对于传统文化中部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第一,传统节日,传统习俗,该继承的继承,让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第二,通过文字,影像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保存下来。
第三,基础教育里面多加入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4) 对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古为今用,符合时代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需要大学生去继承和发扬.大学生要主动担负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同时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弘扬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内容包括如下七个方面:
1、经典著作:研究和传播《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经典文献,以及古代著名学者、文人的著作。
2、历史文化:挖掘和弘扬中国历史上的优秀传统文化,如礼仪、传统节日、民间风俗、家族文化等。
3、传统艺术:推广和传承中国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戏曲、曲艺、民间舞蹈、传统音乐等。
4、文学作品:学习和研究古代诗词、小说、戏剧、散文等文学作品,提高文化素养。
5、哲学思想:研究和传播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古代哲学流派的核心思想。6、传统医学:弘扬中医药学,传承针灸、拔罐、中草药等传统治疗方法。
7、传统科学技术:挖掘和传承古代科学技术成果,如典型的天文、算术、地理、建筑等领域的知识。
拓展知识:
很多年前,我在一本书上看到希特勒曾经说过一句让人们震惊的话:“要想毁灭一个民族,就先毁灭其文化。”后来又陆续看到“要摧毁一个国家。
首先要破坏这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同化其传统文化”,“一个不尊重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只会走向毁灭!”之类的话语,无一不警醒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决不能轻贱优秀传统文化,做自毁传统文化“长城”的罪人。人看大节,看思想看基础。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求水之远者,必浚其源。”培养中小学生,促其健康成长,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
特别是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思想道德的教育与形成,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只有把思想根基扎实扎牢了,中小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
国学经典讲的是天地之间的大仁大义、大道大德,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精华,也是完美人生的立身之本、处世之道、成功之基、动力之源。
《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充分体现了弘扬光明正大的道德,在于感化和引领民众,达到最完善理想境界的思想。
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小学生精神营养套餐中不可或缺的珍贵部分,要让他们从这些内容中不但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传承就要认真学习、诵读、背记经典的诗词和散文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弘扬就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所创新和发展。对学生而言,学什么比会学重要;对教师而言,教什么比会教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