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中承载的 “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幼小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字串1 “我是家里的独生子,以前在家吃饭很挑剔,自从读了《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语句之后,我更加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吃饭时即使掉在桌子上一粒米也要捡起来吃掉。”由于大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私、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在学生中比较普遍,自从孩子们接受国学教育之后,变得更加谦让、团结同学、尊重师长了。国学经典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二、健全人格
孩子们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国学经典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
三、陶冶情操
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其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为了使孩子们能够从小就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弘扬国学。
四、铸造精神
传统的课堂教育侧重于知识与意识形态教育,而缺失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会逐渐培养其人文精神。
五、提升智力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孙子兵法》这些经典著作高度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包含了中华民族生存的大智慧,让孩子从这些经典中汲取营养,用经典智慧的钥匙开启现代各学科知识
做美德少年
弘扬美德是我们青少年的责任,是我们健康的保障。弘扬中华美德,可以引领我们幸福成长。
中外美德和新时代美德少年的典型事例有很多。在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的“美德少年”。在逛街的时候,你会发现:有许多的青少年学生组成志愿者队伍,带着志愿者徽章,在帮助各种需要帮助的人。有的在帮助老人过马路,有的在帮助老人提东西,有的在帮助叔叔阿姨照顾孩子,有的在帮助小朋友穿越马路等。总之每个人都有任务,忙得热火朝天。
其实在生活中做美德少年不用那么麻烦,只要在家里经常帮助家长做家务,少花不必要的钱,遇到亲人要问好等。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帮助别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应该完成的事情等。只要做好这些就行了,就可以成为一位称职的美德好少年,一位人人夸的美德少年。在生活中的每一滴小事都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只要做好生活中每一个需要做的小事,那么你就是一个美德少年。
新时代少年的美德主要体现在生活之中。比如说:经常帮助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里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要总要依赖父母;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等。其实美德也表现在其他方面。“德”,是现在青少年应该加强的一个方面。像尊老爱幼,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爱护公物等,都表现了青少年的“德”。"美德"就是要我们青少年将中华民族的各种传统的民族精神传承下去,向世界展示美好的新中国。
其实做一个美德少年只需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老爱幼,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爱护公物,遵守社会公德,只要做好这些,那么你就绝对可以成为一个称职的“美德少年”。
少年什么国学经典下联弘扬什么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诵国学经典,做少年君子。今天我很高兴站在这个舞台上与大家分享·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这就是君子!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他们又何尝不是君子喃!那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