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只注重孩子眼前的分数和成绩,妈妈坚持要学国学经典,教育观念冲突,如何处理
做好自己,再教育孩子
面对孩子的教育,我跟爱人有聊了,他还是只在乎眼前的分数和成绩,让我们把读经典的时间用在学习上,
爱人老是在孩子面前说很泄气的话,生活中负能量很足,
所以学不学国学经典真的不一样,
我还是以劝导为主,不要过分去担忧孩子,一定要给孩子温暖的家,而不是整天指责他.
我要做一个好妈妈,坚持自我学习,自我成长.
后来他问了王老师的女儿学习怎么样?
我说"这个孩子很优秀,她也读六年级,学习上从来不用家长操心的,自己的学习安排的紧紧有条,她的趣配音已经好几万的粉丝了,她的语文写作能力超级强,她学习经典的能力也是一流的."
爱人很诧异,他对王老师有很多曲解,不希望我们见面,不希望孩子去读经班.
所以我想爱人对王老师的不理解就是不好好学习的后果.
昨天我把学校借来的一些育儿书籍放在他面前让他好好读读,今早还是在原地放着.
学习力太重要了,他只是把学习权力让给了孩子,而自己整天抱着一个手机.
这是什么榜样呢?
曾经的他也是学习高手,在学校时拿过很多荣誉证书,经常也会给孩子说说,但是现在的他很一般,很普通.
这就是学习与不学习的差距.也是我没有托起他的缘故.
我们还聊起一件事我在图书馆看到了书法展,特地拍了很多图片和视频给他,让他看看是不是他同学展出的?想激起他一点斗志,
他说了他同学写毛笔字很厉害.
我说这一屋子的字画要花去他多少时间和金钱累积起来,这是有着怎样的信念才能有现在的成就,坚持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真的不容易.
为什么有的人穷其一生都找不到成功的感觉?
成功与否就在于此.
只要把自己身边的小事做好,做到精品,就会有积小以高大的可能.
所以关键的关键是自己的理想信念的问题,您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这是我们要给到孩子的,而不是每天不停地督促他学呀学呀!
我们要激起他的斗志,让兴趣去促使他不断的努力向前.
在好奇心面前一切的困难都会灰飞烟灭的.
所以我不再纠结与孩子的学习,尽量做好好心提醒和榜样激励.
鼓励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能经历其中的滋味,人生的体验很重要,无论失败还是成功,成长最重要.
当然我的进步也不能鄙视爱人的现状,反而要更加关爱他的,也要学到能力去感动爱人,让他能志气生发.
希望这样的时间快些到来.加油做好自己!
这些感受真的是进入国学经典平台之后的改变,让我从一个无知、自私的我,渐渐地去关爱身边的人,从平台中学习,从每天的经典中,与高能量的老师交流中,无不给我莫大的鼓励和坚持的勇气.
每天的日记梳理着每天的得与失,思考着自己的人生为什么没有别人一样的幸福美满呢?
深刻的知道了学习和提升自己的重要性,更加知道了"我是一切的根源".
我想问一下,大家想不想把自己的孩子也培养得这样优秀?想实现家庭幸福,事业成功呢?
真的想吗?
如果真的想,我再问一下,大家想付出什么代价?
需不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精力,还有一定的费用?
我们看看要付出多少时间。
如果说让你一整天什么都不做,只是读,肯定做不到。
我们提供的方法很简单,只要你一天付出半小时。
半小时,大家做得到吗?
学习经典能够让一个孩子变得这样优秀,一个家庭变得这样幸福,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习。
那么经典到底有哪些呢?
我们又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在教育孩子这件大事上,我们同样要“知所先后”。
我们让大家去学习,就是“先”;
学习全面了解了,认识到了,再行动,就是“后”。
欢迎联系我申请入门资料,备注:18012201头条系统学习,全面了解。
孩子应该从什么时候学国学经典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它们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
幼儿园期间
孩子学习国学经典最好的时期是幼儿园期间。
机械记忆
孩子在三岁前的是机械记忆,他的记忆是无意识、无目的、短暂的。记忆力虽然很强,但他并不理解其中含义,如果没有不断重复强化,很快就会忘记。
声情并茂
在三岁到六岁,孩子记忆的意识性、理解性提高,如果在声情并茂,并配有生动画面、儿歌、表演之下,背一些简单浅显、容易理解的唐诗,孩子就容易真正的记住。
唱歌般的背诵
6岁前的孩子,如果把诗词像唱歌般的背诵下来,加上一些好玩的语言和场景,即使对诗词不理解,可以起到陶冶情操、培养语言能力的作用。到了他能够理解的年龄,是可以有收益的。
小孩学国学经典的顺序
首篇《三字经》,共有376句,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典籍、历史、人物及社会人生的种种。“诚古今一奇书”也,书中故事贯穿孔孟思想,是一本奖勤教俭,鼓励读书,传授学习方法的益童良书。“三字编成便学童,天人包括在若能句句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三字经》是过去儿童启蒙必读之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初:最初,刚开始。性:人所具有的品质、性情。近:近似,接近。习:语出《论语阳货》:指长其在某种自然条件或社会环境及后天教育下所养成的特性。)——第二,熟读《百家姓》。《百家姓》是一篇将常见的姓乐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很象一首门乙言诗,便与读涌和记忆,流传至今,影响极深。是启蒙教育的助读读物。——第三篇启蒙文就是《千字文》,《千字文》在“三、百、千”三启蒙读本中是唯一有确切的作者和成本时间的一篇文章。至于《千字文》,还有一个传说的故事;相传,梁武帝肖衍为了教诸王子的书法,让殷铁石从五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1000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便用一张纸。然后梁武帝把这些没有次序的拓字交给了周兴嗣,要周编成有内容可读的韵文,以便诸王子有兴趣读诵、书写。周兴嗣用了一夜的时间,将其编撰成文,累得须发一夜时间皆白。《千字文》条理分啊,通顺可诵,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内容丰富;涉及到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方方面面。——第四篇《声律启蒙》;《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全篇按韵分编,以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东西用来作对子。有单字对,两个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可以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等方面的训练。读诵起来,如同唱歌一般,动听又易记。比如:“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第五篇《龙文鞭影》;该文内容广博,杂取各家,上至三皇五帝,下致唐宋各朝,经史子集,无不涉及。四字一句,二句一韵,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对学童熟悉经史,了解典故,贻养性情,砥砺志向,无不裨益。——第六篇《名贤集》;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蒙学教材之一,文中汇集了孔孟以来,至南宋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以及民间流传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治学修德方面的格言谚语,其中不乏洞察世事,启人心智之妙句。——第七篇《增广贤文》:书中崇尚孔孟之学,文中宣扬的是儒蒙思想,并收录了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经典语言,对于儿童思维、口齿的训练,是提高幼儿素质的好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