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主要研究2个领域:一个是国学,一个是佛学。
南怀瑾对国学有一定研究,但不彻底,大师算不上,顶多是个学者。
很多人觉得,说怀师是个通家属于夸大其词。甚至说通才不存在,兄弟你可认识列奥纳多达芬奇大爷者乎?这种怀疑思维和方舟子觉得我小时候写不出《三重门》所以韩寒也写不出来,是一样的。你我做为一个普通人,必须承认这个世界上,是有能人的。
南怀瑾先生是贡嘎活佛亲自认证的。红、黄、花、白教,东密的大阿阇黎。阿阇黎就是具有传法资格的上师。大阿阇黎可以理解为大教授。这个教授是本意,传教传授,不是职称那个教授。
南怀瑾先生由他禅宗的老师袁焕仙引荐,成为虚云法师的弟子。
南怀瑾先生年少好习武,曾获国术比赛冠军。
南怀瑾先生投资建设了金温铁路。说这算一件丰功伟绩不为过吧?当年犄角旮旯的南蛮之地——温州,我爷爷年轻那会儿去上海必须坐好几天船。不客气的说,没有金温铁路,温州的经济不会腾飞得那么厉害。国父孙中山就有此计划,但未能实现。兴建7次、开工3次、停工3次……这个宏愿均因各种原因搁浅,故乡温州拖着沉重的步伐,仍苦苦困于“水(死)路一条”。此条铁路在怀师的多方奔走下最终通达,更可贵的是怀师在铁路修成之后功成身退,还路于民。再想想某些收费期延长到几百年的高速公路具体的情况,侯成业先生著有《南怀瑾与金温铁路》一书,供君参考。
跟怀师学习的人非常多,但是南怀瑾先生从来没有认可过自己有弟子,所有自称他弟子的都是骗子。我们称呼那些跟随南老多年的老学生为学生,是个方便的说法。在这常年跟随南怀瑾的人中三教九流一应俱全。如著有《第五项修炼》的国际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详见《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关于禅、生命和认知的对话》
怀师的影像并不很多,基本集中在南禅七日里,我相信大部分怀师的支持者也都是通过《南禅七日》认识佛法,同时也认识了南怀瑾。很多人对于南怀瑾的书一本没看过,拾起记忆里看过的某些人对怀师的乱批评一统,实在让人很无语。附上南禅七日高清版本,诸君一看,高下立见: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Nan
Huai
Jin
Culture
Foundation
南怀瑾先生一直在呼吁,中国教育出了大问题(读过书都知道吧)。太湖大学堂是南怀瑾先生对教育的一块试验田,这位95岁的老人用自己的实验打脸了整个中国教育。
坐井观天国学经典成语故事
坐井观天的成语故事: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了,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坐井观天:
【解释】: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出自】: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译文:坐在井,看天,是看到的天小,不是天真的小。
【示例】:我弟子虚度一生,山门也不曾出去,诚所谓坐井观天,樗配之辈。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学成语每天读国学经典
1. 关于“国学”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关于“国学”的四字词语有: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唐宋诗词、西学东渐、传统文化、六朝骈文。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 “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关于国学的定义,除基本定义外,在具体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 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现“国学”概念产生于十九世纪,当时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