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部——儒学经典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重要书目如:《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古籍史部——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集部——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定义国学,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国学经典大学经典诗词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里面有很多经典的名言诗词,蕴含深刻的道理,影响深远。以下是我整理的国学经典的诗词的相关资料,供大家欣赏学习! 国学经典的诗词【精选篇】 1.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3.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4.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5.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6.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7.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8.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9.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 10.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3.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14.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5.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国学经典的诗词【热门篇】 1.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选自韩愈《师说》 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3. 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格言连璧》 4.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弟子规》 5.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6.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7. 哀哀父母,生我劬qú,过分劳苦劳。 8.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9.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0.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1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3.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4.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1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6.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7.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1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9.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0.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国学经典的诗句【经典篇】 1. 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 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章》 3. 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4. 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格言连璧》 5.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6.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7.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8.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9.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10.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11.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12. 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13. 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 15.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礼记》
国学经典大学全文及译文
【 #能力训练# 导语】《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第一章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第二章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译文】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曾子说:“许多双眼睛看着,许多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第三章原文】《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译文】《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