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和乡学。
在“学在官府”体制下,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较为完善的学校教育体制以及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主体的教育内容。“官师合一”是西周官学教育“学在官府”的三大特点之一。三特点内容是:
1、“学术官守、官守学业”:指学术和学校都由官府掌握或举办;
2、“官师合一”:指教师都由国家的官吏担任;
3、“政教合一”:既是教育活动场所,又是政治和军事活动的地方。西周的教育制度
据《礼记·王制》记载周朝的学校:“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pì yōng],诸侯曰泮宫[pàn gōng]。”也就是说从学校的设置地点上看,周朝的学校可以分为三类:
乡校:设在周朝各地,孟子称之为“庠”。供普通贵族子弟上学。
泮宫:设在诸侯国都城内,供大贵族子弟学习的地方。
辟雍:设在周朝王都,也是供大贵族子弟学习的地方。辟雍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环为名。
也有学者认为,乡校的性质属于“小学”,而后二者的性质属于“大学”。
“小学”即基础教育,主要是对贵族子弟进行知识和技艺的必要教育和训练,培养能文能武的初级人才。“小学”的内容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小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与“小学”相比,“大学”则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课程合计也是六门课,因此也沿用了“小学”的“六艺”之名,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据说这就是后来儒家经典中“六经”的最初源头,学术界对这一观点并不一致认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乡学
中学生国学经典
中学生国学知识大全 当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宠爱,家长的疏忽,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使现在许多孩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里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他人感觉;自私狭隘》......而在《弟子规》、《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先贤的著述中的大多经典恰恰是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关于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国学知识,你知道吗?为帮助同学们深入学习国学知识,下面为大家带来中学生国学知识,快来看看吧。 中学生国学知识1 1.李白,字太白,世称“诗仙”“千古一诗人”。杜甫,字子美,世称“诗圣”(“诗史”)。韩愈的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杜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 2.宋词一般分为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词人是李清照、柳永等。 3.王国维认为在特定时期代表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楚辞、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4.清、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有两个典故:项羽破釜沉舟,勾践卧薪尝胆。蒲松龄代表作《聊斋志异》。 5.诗仙李白,诗圣(诗史)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囚孟郊和贾岛,诗豪刘禹锡。 6.至圣:孔子(圣人);亚圣:孟子;书圣:王羲之(晋);画圣:吴道子(唐);诗仙:李白(唐)诗圣:杜甫(唐);词圣:苏轼;文圣:欧阳修;茶圣:陆羽(唐);药圣:李时珍;医圣:张仲景(东汉);草圣:张旭(唐);药王:孙思邈(唐);田园诗人:陶渊明(晋);诗歌之父:屈原(战国);历史之父:司马迁(西汉) 7.古诗名句中点字成金的事例: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 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即推敲典故的来历。 8.《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修编。共收入诗歌305首,古称“诗三百”。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楚辞》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第二部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收集而成。主要有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端午节吃粽子,就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9.《汉书》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 《论语》是中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编辑而成,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司马迁《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史界誉为“实录、信史”巨著。 孙武《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说文解字》中国第一部字典。 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代表作有《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郭沫若《女神》中国第一部新诗集。 10.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 俄国--克里姆林宫;中国--故宫 11.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12.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为《四书五经》,是古代儒家经典,成为中国历代读书人的必读书。“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3.《唐诗三百首》编著蘅塘退士,清代人,原名孙洙,与夫人徐兰英一起编选,共选入310首诗。民谚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14.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和孟子,道家的老子和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15.我国国歌歌名《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田汉,作曲聂耳。 16.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立(三十)不惑(四十)知天命(五十)花甲(六十)古稀(七十)耄耋(八 九十)期颐(一百) 17.“唐宋八大家”指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的说法缘自明代茅坤编定的一本书《唐宋八大家文钞》。 18.三国时期“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 北宋时期“三苏”指苏洵、苏轼和苏辙三父子。 三班:汉朝史学家、政治家班固、班超、班昭兄妹。其中班昭是我国第一位女史学家。 书法史上“二王”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19.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流传于世仅八十回,后四十回由高鄂补写。《红楼梦》,堪称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 20.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 中学生国学知识2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3.“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5.“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7.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8.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 9.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10.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1.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12.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13.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1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15.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16.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17.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18.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19.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20.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庄子·让王》 21.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秋水》 22.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23.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25.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2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27.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28.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29.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 3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31.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32.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 33.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逍遥游》 34.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齐物论》 35.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齐物论》 36.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齐物论》 37.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齐物论》 38.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 39.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齐物论》 40.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齐物论》 测试题国学知识 第一题: 大家都知道在传统社会中,孔子被称为“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其实在孔子弟子当中,有一个人曾经长期被称作“亚圣”,直到元朝以后,才把“亚圣”的称号“让”给了孟子,请问孔子的这个弟子是:( ) A.颜子 B.曾子 C.荀子 D.董仲舒 第二题: 大家都知道在传统社会中,孔子被称为“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而有一个人,是儒家在孔子和孟子之间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人尊为“述圣”。请问这个人是:( ) A.颜子 B.曾子 C.子思 D.子贡 第三题: 《论语》多是孔子与弟子对话的记录,请问以下四人中谁不是孔子的弟子?( ) A.颜子 B.宰我 C.子贡 D.告子 第四题: 汉唐以来,“从祀孔庙”,也就是死后得以把自己的塑像供奉在孔庙之内,几乎是每一个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毕生的梦想,请问以下哪位政治家并不在现在孔庙的从祀名单内?( ) A.诸葛亮 B.文天祥 C.司马光 D.王安石 第五题: 明清时期,人们称供奉关羽的关帝庙为武庙。民国时期,供奉关羽和岳飞的关岳庙也叫“武庙”。但从唐代到元代,武庙其实是用于供奉祭祀另一位历史人物的,请问这位人物是:( ) A.周武王 B.姜子牙 C.伍子胥 D.项羽 第六题: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重叠,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可以代表一定的事物。比如乾代表天,坤代表地。请问哪一卦代表风?( ) A.震 B.巽 C.坎 D.离 第七题: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加以整理,用作儿童的教科书,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24个故事中,有一个故事是关于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的,请问这个故事是:( ) A.孝感动天 B.百里负米 C.亲尝汤药 D.涤亲溺器 第八题: 先秦时期一位哲学家写过一篇《白马论》,论证了在一般人看起来很怪异的“白马非马”的观点,请问这位哲学家是:( ) A.公孙龙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 第九题: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爱莲说》中的名句,作者为北宋时期的周敦颐。他不但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哲学家,请问以下哪部著作是周敦颐所写?( ) A.《论衡》 B.《通书》 C.《传习录》 D.《大同书》 第十题: “程门立雪”是尊师重道的著名典故。程颐和程颢两兄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他们的弟子杨时和游酢,一次去拜访两兄弟中的一位,发现这位老师正在打盹休息,于是在一旁肃立而不敢惊动。其时天正下着大雪,等老师一觉醒来,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厚了。“程门立雪”的典故说明了程门弟子的尊师重道。请问故事中的老师是二程兄弟中的哪一个?( ) A.程颢 B.程颐 第十一题: 南宋著名哲学家朱熹曾编著了一本书,后来成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标准教科书,请问这本书是:( ) A.《近思录》 B.《十三经注疏》 C.《五经正义》 D.《四书章句集注》 第十二题: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图书,历时9年成书。整套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涵盖了古代中国的几乎所有学术领域。《四库全书》为了美观与便于识别,采用分色装潢,请问经部是什么颜色?( ) A.绿色 B.红色 C.浅蓝色 D.灰黑色 第十三题: 现代人经常处于十分疲劳的状态,中医很重视由劳累过度引起的疾病。请问根据中医理论,长时间用眼看东西会造成以下损害中的哪一个?( ) A.伤血 B.伤气 C.伤骨 D.伤筋 第十四题: 现代人经常处于十分疲劳的状态,中医很重视由劳累过度引起的疾病。请问根据中医理论,长时间躺着会造成以下损害中的哪一个?( ) A.伤血 B.伤气 C.伤骨 D.伤筋 ;
大学生国学经典
经部——儒学经典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重要书目如:《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古籍史部——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集部——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定义国学,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