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里面有很多经典的名言诗词,蕴含深刻的道理,影响深远。以下是我整理的国学经典的诗词的相关资料,供大家欣赏学习! 国学经典的诗词【精选篇】 1.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3.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4.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5.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6.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7.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8.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9.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 10.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3.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14.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5.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国学经典的诗词【热门篇】 1.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选自韩愈《师说》 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3. 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格言连璧》 4.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弟子规》 5.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6.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7. 哀哀父母,生我劬qú,过分劳苦劳。 8.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9.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0.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1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3.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4.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1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6.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7.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1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9.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0.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国学经典的诗句【经典篇】 1. 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 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章》 3. 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4. 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格言连璧》 5.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6.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7.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8.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9.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10.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11.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12. 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13. 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 15.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礼记》
关于礼仪的国学经典诗词
校园国学经典名句(儒雅、文明礼仪、励志教育类) 1、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不失色于人,指重视修身养性,经常保持气定神闲得姿态,无论仪容、应对都是庄重大方,有规律,不轻率;不失口于人,指说话谨慎,不寻人之短,不伤人之痛,也不讽刺挖苦。2、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人有礼貌,待人做事讲究礼节,说话恭敬文明,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与人相处和睦,不会伤害到别人,也不会被别人伤害;否则,待人粗暴,说话粗鲁,无大无小,无长无少,难免与人发生矛盾,产生口角之争,甚至拳脚之斗。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恒”是“永久、持久”的意思。爱护别人的人,也会一直得到别人的爱护;尊重别人的人,也会一直得到别人的尊重。这就是俗话所说的“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4、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荀子》人没有礼节,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立足;做事不讲究礼节,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国家没有礼法,就会动荡不安。
国学经典尊老爱幼的诗词
为什么要学国学近几年,“国学热”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有人认为这是中国人找寻文化根基的表现,是值得推崇和发扬的;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股商业驱动的暂时性潮流,就像时尚界的一场时装秀,华而不实。无论这股潮流如何,我们都有学习国学经典的必要性,这于己、于民、于国都有着不可言说的意义。
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灿烂的文明,也能使孩子对祖国更有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识、经世致用的下一代。比如中国传统文化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中要尊师重教,尊老爱幼,要知道怎样做人做事,等等,这些好的传统如果失去了,那我们的道德秩序就容易混乱。国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例如《论语》、《孟子》,按梁启超的说法,“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我们是正处于文化变迁之中,现在的孩子生活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更多的是在流行网络语言,确实存在如何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国学的精粹成为学生们可以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真正学会如何做人。从字面上来说,国学即是我国的传统学术的总称,包括诸子百家,诗词歌赋,中医,水墨画,古代科技等等。虽然杂糅了文化类和技术类的,但通常更强调其文化的一面。
为什么要学国学?国学是我国文化根基所在,不管现代学术的科学性有多高,水平有多高,但是毕竟历史太短。相比之下,国学虽然也有不少糟粕,但毕竟有几千年的历史,哪怕一年只有一个行业的某一本著作中有某一点可取之处,加起来都有好几千的闪光点,更何况实际上的精华远远不止如此,那是浩如烟海的。如果不学国学,只研究现代学术的那一套,虽然也能有所成就,但缺乏根基,必定行而不远。
国学,或者说传统文化,对人的塑造是潜移默化的。我们现在有的人可能觉得文史哲有屁用啊,既不能发明,又不能赚钱。但孔丘创立儒家学说时何尝受人待见?而今儒家思想却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任何学说,只要不是歪理邪说,不要管他有用没用,尽管当前可能显不出作用,但总有一天会有用的,可能是几十年,也可能是几百年几千年,这就是所谓的“为学术而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