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7日,韩国首尔的APEC会场里,各国忙着谈区域合作,美国和加拿大的关系却像浸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当着记者的面直接摊牌:“很长时间内,我都不想和加拿大卡尼见面。”
这场“拒见”的由头,是一则让特朗普“炸毛”的广告。早前安大略省政府发布的宣传内容里,引用了美国前总统里根反对关税的言论,特朗普认定这是“欺性宣传”,10月23日二话不说中止了美加贸易谈判。紧接着25日,他又放出狠招:要在现有关税基础上,对加拿大再加征10%的关税,还明说“这次亚洲行不会见卡尼”。
但加拿大的反应分成了两半:政府保持着克制——卡尼27日在吉隆坡回应,“我随时准备和特朗普对话,加拿大从来没关过谈判的门”;民间却炸了锅。加拿大工会全国拉娜·佩恩在社交平台直接开怼:“美国这是拿关税当武器,想把我们的经济打垮,把资源抢去填他们的腰包!”不少网友跟着留言:“生气就能随便加税?这哪是贸易,是耍流氓!”
而政府的“反击”也没含糊:10月23日,加拿大直接限制了斯泰兰蒂斯、通用汽车两家美国车企的免关税出口额度——你要搞贸易摩擦,我也不会坐以待毙。分析人士都清楚,广告只是“表面导火索”,真正的矛盾藏在美加近期的贸易博弈里:美国车企缩减在加生产,加拿大反制;美国想拿加拿大的资源补自己的缺口,加拿大不肯让步,这些旧账早堆成了山。
加拿大舆论里,最让人气愤的是“规则被当摆设”。有经济学者算过账:如果10%的关税落地,加拿大出口到美国的木材、农产品成本要涨一成,美国消费者买加拿大的能源、汽车也得多掏钱包——最后受伤的,都是两国的普通老百姓。
从东盟会议到APEC,特朗普两次拒见卡尼,美加这对“邻居盟友”的关系,这会儿像拧成了死结。但卡尼说的那句话没错:“对话总比对抗强。”毕竟,关税大棒挥得再狠,也砸不碎彼此的利益绑定——等到“气头”过了,该谈的还是得坐下来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