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到青浦警方的通报,我盯着屏幕愣了三秒——三个成年人,为了那点破流量,居然把脏水泼到幼儿园老师身上,还用上了代表本人观点文章,现在全被刑拘,这波“操作”真是赔大了。
事情得从5月8号说起。39岁的孟某在微信群里闲聊,可能觉得“没人理太没面儿”,突然张嘴就编:“某幼儿园3个老师被抓了,还有人专门牵线搭桥”。纯瞎话,可架不住有人“信以为真”。紧接着32岁的张某某看见了,不仅没拆穿,反而从幼儿园公众号扒了女老师的工作照,配文“这就是涉案的”——把谣言直接“钉”在了真人脸上。
到了11号,37岁的高某某更“聪明”:他直接用AI软件输入“上海示范幼儿园教师被抓”的关键词,生成了一篇“有时间、有细节”的“新闻”,发在自己的自媒体账号上,还标着“独家爆料”。就这么三步,一个“无中生有”的谣言,从“口嗨”变成了“有图有文”的“实锤”,在网上传得满天飞。
你以为这只是“编个故事”?错大了。那些被造谣的女老师,好好上班突然被家长指着后背议论;幼儿园门口,有家长拽着孩子说“别跟老师走太近”;连隔壁小区的阿姨都凑过来问“你们幼儿园是不是真有这事”——好好的职业尊严,被三个“流量咖”毁得稀碎。
更可气的是,这三人还觉得“没犯法”:孟某说“我就是随口一说”,张某某说“我就发了张图”,高某某说“代表本人观点的,关我什么事”。可法律不管你是“随口”还是“用AI”——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妥妥的犯罪!现在三人全被刑拘,等着他们的,是法律的追责,还有一辈子的“污点”。
其实最近AI造谣的事不少,但这次真是给所有人敲了个响锣:AI是工具,不是“免罪金牌”。你用AI写文章、做视频,可以,但要是用来造谣、抹黑别人,那就是“借刀”。尤其是幼师这种跟孩子打交道的职业,本来就扛着“信任”两个字,造谣他们,伤害的是整个社会的安全感。
最后想说句实在话:想红、想赚流量没问题,但得走正道。靠造谣博眼球,用AI搞“脏活”,就算暂时涨了粉,早晚得栽。这次三个“流量选手”把自己送进看守所,就是最好的例子——流量没捞着,牢饭先安排了,值吗?
别等进去了才后悔,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