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冬天,晚上裹着厚被子窝在沙发上追剧,是最舒服的“摆烂时刻”——可你有没有摸过自己的床单?明明看着没脏,凑近闻却有股说不上来的“闷味儿”,其实这股味儿里,藏着数以亿计的“隐形住户”。
上周跟做皮肤科医生的朋友吃饭,他说最近门诊多了不少“冬天皮肤痒”的患者,扒开衣服一看,后背全是小红疹——追问下来,十有八九是“床单没换够”。你以为冬天不出汗,床单就“干净”?错了!就算你每天洗澡,夜间人体还是会分泌200-300毫升汗液,加上脱落的死皮细胞、头发上的油脂,全往床单纤维里钻,刚好给四类“微生物吃货”搭了个“繁殖基地”。
第一类是“细菌军团”:你摸完手机、碰过门把手的手,会把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带到床单上;吃饭掉的饭渣、睡前擦嘴角的唾液,都是它们的“大餐”——一周不换的床单,细菌数量能装满一个“小型细菌库”,爬满你整个后背都不够。
第二类是“真菌孢子”:南方梅雨季的潮湿劲儿,冬天被窝里也有——你没明显出汗,但床单一直是“微潮”的,红色毛癣菌、念珠菌的孢子就等着这个机会“发芽”。足癣患者的脚蹭一下床单,真菌能飘到枕套上,怪不得有人冬天头皮痒得抓出血,其实是床单里的真菌在“啃”你的头皮。
第三类是“尘螨家族”:这玩意儿肉眼看不见,但数不清的尘螨正趴在床单上吃你脱落的死皮——长期不换的床单,能养出几十万只尘螨,它们的排泄物是强过敏原,过敏性鼻炎患者一翻身,吸进去一点就打喷嚏、喘不过气,比花粉还灵。
第四类是“病毒小不点”:感冒时的飞沫、疱疹患者的皮肤接触,都会把病毒留在床单上——虽然病毒活不久,但老人、小孩免疫力弱,说不定就“间接中招”,本来快好的感冒又反复了。
你肯定听过这几个“拖延借口”:“我每天洗澡,床单不用换”——洗澡洗不掉死皮和皮脂,这些玩意儿渗进床单,照样养细菌;“我晒过太阳,不用洗”——紫外线只能杀表面的菌,藏在纤维里的尘螨根本晒不死,反而把油脂晒得“凝固”在床单上;“冬天不出汗,换那么勤干嘛”——冬天被窝更闷,细菌繁殖速度比夏天还快,你以为的“干净”,其实是“给微生物盖了层暖房”。
其实冬天换床单的“底线”是两周一次——老人、小孩、过敏体质的人得每周换,有皮肤病的甚至要3-5天换一次。要是看到床单有污渍、闻着有闷味儿,别犹豫,立马换!
洗床单也有“门道”:水温要选55-65℃,刚好烫死大部分细菌和尘螨;有汗渍血渍先泡10分钟,别用开水,不然污渍就“焊”在床单上了;洗衣液要选中性的,别用肥皂——碱性强的肥皂会把床单纤维“烧”坏,还洗不掉油脂;晒的时候选11点到15点的太阳,晒30分钟就行,别阴干,不然床单会捂出霉菌,反而更脏。
昨天我刚把床单换了——把旧床单扯下来的时候,摸到角落有团“絮状物”,凑近看是尘螨的排泄物,瞬间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把新床单晒过太阳,晚上钻进被窝,闻着阳光的味儿,才觉得“这才是冬天该有的暖”。
其实换床单不是“麻烦事”,是给健康上道“保险”——冬天本来就容易犯懒,但想想那些藏在床单里的“小虫子”,不如周末抽10分钟,把床单扔进洗衣机,晒晒太阳。毕竟,裹着干净床单睡觉,比任何暖宝宝都让人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