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卫星云图里,非洲东北部的法希尔城像块被揉皱的烧纸——耶鲁大学人道研究实验室的镜头下,成片建筑废墟上飘着未散的烟,地面那抹异样的红,连太空都能看得清。那不是晚霞,是上千名平民的血。
这座被围困500天的北达尔富尔州重镇,十月底终于被武装“快速支援部队”(RSF)攻占。可城破不是终点,是噩梦的开始:苏丹医生网络统计,至少1500人在城陷后遇害,实际数字可能更高。更让人发指的是,有些是“直播”的——RSF成员举着手机拍受害者哀求的样子,扣动扳机的瞬间被上传到社交媒体,成了家属辨认亲人的“最后一面”。有逃离的居民说:“我在朋友圈刷到弟弟的视频,他跪在地上喊‘我是平民’,然后枪响了。”
这不是一场“突然的灾难”。自2023年4月冲突爆发,苏丹已经碎成了“一块一块的”:900多万人被迫离开家园,首都喀土穆断水断电,医院连绷带都没有;南部和西部被不同武装切成“割据区”,救援物资要“靠武装许可”才能进,税收、交通全由地方势力说了算。法希尔的围困只是缩影——500天里,这里的平民吃不上救援粮,只能靠挖野菜活命,直到城破那天,暴力像决堤的洪水涌进来。
可世界好像“忘了”这里。当我们刷着俄乌局势的热搜,当我们讨论加沙的人道主义停火,这场打了一年半的战争,连国际议程的边都没摸着。联合国驻苏丹人道事务协调员丹尼斯·布朗说,“不是突然发生的,是长期积累的结果”——500天的围困、一年半的冲突,积累的除了仇恨,还有被遗忘的绝望。喀土穆的孕妇要在路边生孩子,因为医院没药;西部的孩子要走5公里找水,因为井被武装分子占了;那些被上传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转了一圈,又沉进了信息的海洋。
我们总说“战争离我们很远”,可法希尔的血离我们很近——那是孩子躲在废墟里的哭声,是母亲找失踪家人的脚印,是卫星图里抹不去的红。那些“太空可见的血迹”不是数字,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有会唱儿歌的小萨拉,有卖水果的老阿卜杜拉,有刚结婚的玛丽娅……他们不该成为“被遗忘的战争”里的牺牲者,更不该连“被看见”都要靠卫星图像。
当我们讨论俄乌的武器装备,当我们关注加沙的停火协议,苏丹的战争像被塞进抽屉的旧报纸。可那些血是热的,那些哭声是真实的——法希尔的废墟里还留着孩子的玩具,苏丹的公路上还走着找亲人的母亲。他们的痛苦不该被淹没在信息洪流里,他们的生命不该连“名字”都没留下,就成了统计报表里的“数字”。
我们刷手机的时候,能不能多停一秒?那些太空可见的血迹,在提醒我们:有些痛苦,需要被看见;有些生命,值得被记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