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晚8点的东京千代田区,首相官邸前的银杏叶还没落尽,路灯下的人群却比往常密了十倍——超过1700名民众举着标语站在这里,“中日友好”的红色字体被晚风掀得哗哗响,有人握着扩音器喊:“请收回那些越界的话!”
上周五(15日)这里还只有近百名抗议者,不过一周时间,人数翻了17倍。现场卖热饮的便利店店员说:“往常这个点我能提前下班,今晚光热可可就卖了三百杯——好多人站了俩小时,手冻得攥不住标语。”
人群里的标语没什么“激进词”:有人写“邻居要守分寸”,有人举“别让言论毁了生意”,一位穿藏青色外套的日本大叔举着孙女的画,画里是两个小朋友手拉手——他说自己在神户开了家做中国食材的小店,“要是关系变僵,我进不了山东的大蒜,孙女的钢琴课就要停了。”
这场抗议的源头,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的涉台言论。21日下午她回应称“日方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想法没变”,但现场民众显然没买账:“要是真‘没变’,为什么要讲‘武力介入’的话?”在日华人林女士举着“我在日本住了20年,不想变成‘陌生人’”的标语,“我们不是要骂谁,是怕‘一句话把二十年的交情砸了’。”
中国发言人毛宁今天的表态,被不少人用手机刷出来:“日本首相公然发表涉台错误言论,暗示武力介入台海,中方坚决反对。”现场一位戴眼镜的大学生说:“我学国际关系,老师说‘外交不是喊口号’,可现在连我们学生都知道,‘涉台’是碰不得的红线——政府怎么就不懂?”
人群里也有不同的声音:穿西装的上班族小林说“我理解政府想‘表态’,但得想想老百姓要什么”;卖章鱼小丸子的阿姨插了句:“我儿子在上海工作,要是航班停了,我半年见不着他”;甚至有位日本老人拉着记者的手哭:“我年轻时候见过中日建交,那时候街上都是‘欢迎中国朋友’的横幅,现在怎么就变了?”
晚上10点,人群开始慢慢散去,地上没留下一片垃圾——最后走的是个穿校服的女生,她把标语叠好放进书包,回头望了眼首相官邸的窗户:“我明天要交关于‘中日文化交流’的作文,希望下周上课的时候,不用改题目。”
风里飘来附近居酒屋的烧鸟香,有人小声说:“其实我们要的不是‘赢’,是两个邻居该有的‘客气’——就像我家旁边的阿姨,不会随便翻我的阳台。”
而首相官邸的灯还亮着,不知道那些“战略互惠”的承诺,能不能接住今晚1700人的“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