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中日关系,被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一番“越线话”搅得彻底升温——她在国会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可能让日本触发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明摆着要把武力介入台海的想法摆上台面。面对这种裸的挑衅,中方的回应既直接又“精准打击”:不仅要求日本“立即反思纠错”,更反手抛出了一个让日本坐立难安的话题——琉球(即现在的冲绳)问题。
高市早苗的言论刚一出,发言人毛宁就给出了明确态度:“中方严肃要求日方立即反思纠错,收回错误言论。”但比口头警告更有分量的,是中方拿出来的“琉球反制组合拳”——从联合国的“原住民定性”,到学术圈的“绝学研究”,再到舆论场的“传递”,每一步都精准踩在日本的“历史痛处”上。
早在10月高市刚当选自民党总裁时,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孙磊就在联合国大会上点了日本的名:“敦促日本正视二战侵略历史,停止对冲绳人等原住民的偏见与歧视。”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国际场合把冲绳人定性为“原住民”,直接戳破了日本“冲绳是本土”的谎言——毕竟,日本长期只承认阿伊努人为原住民,就是怕揭开“非法吞并琉球”的历史伤疤。
学术层面,福建师范大学的“琉球学”今年入选了中国社科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这个“绝学”不简单——它用历史文献、考古证据把琉球的“独立王国史”“明清宗藩关系史”摆到了台面上,等于用学术研究给日本的“领土宣称”判了“历史无效”。
而舆论场的“补刀”更让日本难受:央视《世界周侃》直接引述冲绳政治运动家屋良朝助的话:“日本对琉球的非法殖民统治早就该结束,如果想拆美军基地,冲绳必须独立。”把当地居民“要自治、要独立”的,裸甩到了日本政府面前。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琉球从根儿上就不是日本的。明清时期,它是独立的“琉球王国”,和中国保持了500多年的宗藩关系——国王要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使用中国年号,连官方文书都用汉字写。直到1879年,日本明治政府用“废藩置县”的名义强行吞并琉球,改成“冲绳县”,还把末代国王尚泰掳到东京。这事儿连当时的清政府都没承认,更没有任何国际条约给日本的“吞并”背书。
二战后,琉球被美国“托管”。1971年,美日私自签了个《冲绳返还协定》,把冲绳的“施政权”给了日本,但主权问题压根没解决——说白了,日本只是“代管”冲绳,根本没有资格说“冲绳是日本领土”。台湾前外事官员介文汲说得直白:“美日协定没给日本主权,琉球到现在都是‘地位未定’。”
高市早苗可能以为拿台湾挑事能给中国施压,没想到反而引火烧身。琉球问题不是中国“临时想出来的”,而是早有准备的反制手段——你能拿“台湾有事”踩中国的红线,中国为什么不能拿“琉球有事”揭日本的伤疤?
更让日本难受的是,冲绳当地的“反日情绪”早就在发酵:冲绳面积只占日本的0.6%,却堆了70%的驻日美军基地,噪音、污染、安全隐患让居民苦不堪言。要求“承认原住民地位”“自治甚至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连冲绳音乐人魏孝昌都站出来说:“高市的言论几乎等于宣战,冲绳人不想被日本绑上战车。”
现在中方把琉球问题摆上台面,等于把日本的“历史原罪”“内部矛盾”“主权漏洞”全摊开了。高市早苗的“台湾牌”没打成,反而让自己陷入了“历史账没发清、债没还完”的困境——你要搞事,得先问问自己:藏了140年的“痛处”,经不经得起别人戳?
说到底,高市早苗的“挑衅”,本质上是在拿日本的国运赌“政治”。但她忘了,中国的反制从来不是“嘴炮”——琉球问题就是一把“钥匙”,能打开日本藏了多年的“历史黑箱”。如果日本继续在涉台问题上越线,那这把“钥匙”,迟早会把日本的“痛处”彻底揭开。
毕竟,搞事的代价,从来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